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在1927-1949年间,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工作中心发生过两次转移,即土地革命时期从以城市为中心到以农村为中心的转移,解放战争时期由以农村为中心向以城市为中心的转移。这两次转移都是中国革命的需要,是整个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革命政权道路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据此回答23-25题。
23.“八七”会议要求全党举行城市武装起义和农村暴动来反抗国民党的统治。当时农村暴动的主要目标是
A.进攻和夺取城市
B.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C.实现从以城市为中心到以农村为中心的转移
D.从农村中发展壮大革命力量
24.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由新民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
①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 ②革命胜利后的内政外交的基本政策 ③向社会主义和工业化国家转变 ④革命胜利后党的作风问题 ⑤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25.在这两次转移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次转移是被迫的,第二次转移是自觉的、主动的
B.第二次转移是被迫的,第一次转移是自觉的、主动的
C.两次转移都是被迫的,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D.两次转移都是自觉的、主动的,是党成熟后的政策
15世纪初叶的郑和下西洋,在航海史上如彗星现空,灿烂于一时,又转瞬即逝,而且无以后继,中国人终于失去加入15、16世纪之交的世界性地理大发现行列的机会,落后于西方的历史也由此埋下伏笔。据此回答20-22题。
20.造成上述遗憾的根本原因是
A.郑和本人的因素
B.郑和下西洋是劳民伤财而又无补于国的“弊政”
C.明代的海禁政策
D.农耕民族的生活环境、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
21.随郑和远航的马欢在《纪行诗》中说:“皇华使者承天敕,宣布纶音往夷域”,指出这次远航的主要目标是
A.向海外作军事征服 B.推销商品
C.创航海史上的壮举 D.政治远航、向海外宣威
22.郑和下西洋
A.加强了中外民间的贸易往来
B.促进了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
C.带动了更多的中国人开发南洋
D.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中国近代史上,进步势力与落后势力进行了三次大论战,据此回答17-19题。
17.20世纪初的中国,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战,大论战的中心主题是
A.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朝统治
B.是君主立宪还是民主共和
C.是土地国有还是地主私人占有
D.要不要进行民主革命
18.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论战,论战中的封建顽固势力包括
A.洋务派 B.地主阶级革新派 C.立宪派 D.保皇派
19.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文化阵营内部出现了“问题与主义”之争,这场争论的进步性说明了
①马克思主义是在斗争中发展的 ②空谈外来进口的“主义”,是没有什么用处的 ③偏向纸上的“主义”,是很危险的 ④问题与主义不能分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
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据此回答13-16题。
13.某些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家称鸦片战争是“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英国为维护正常贸易而进行的。这种观点
①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 ②指出了战争的实质 ③为英国的殖民侵略辩护 ④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的要求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④
14.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哪个国家的侵略严格地说不具有资本主义扩张的性质
A.英国 B.俄国 C.法国 D.美国
15.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同的战区是在
A.京津地区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台湾北部 D.广东沿海地区
16.在近代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中,北京曾两次被侵略军占领,两位在位的皇帝外逃,他们是
A.道光、咸丰 B.同治、慈禧
C.咸丰、光绪 D.光绪、宣统
中国古代史上的门阀世族地主阶级,凭借门第、族望而世代盘踞高位,享有各种政治、经济特权,据此回答9-12题。
9.有利于门阀士族获得参政特权的重要因素是
A.北魏孝文帝改革 B.曹魏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C.曹操推行的屯田制 D.魏晋时期的分裂局面
10.魏晋时期,促使世家大族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
A.脆弱的中央集权 B.独立的庄园经济发展
C.玄学的兴起 D.森严的等级制度
11.门阀士族鼎盛时期是在
A.汉魏 B.西晋 C.东晋 D.南朝
12.门阀士族势力在隋唐时期趋于急剧没落。给予门阀地主致命打击的因素有
①唐末农民起义 ②均田制 ③科举制 ④三省六部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经济重心的南移与人口迁徙,构成中国古代历史的两个表象,二者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思考这方面的史实,回答6-8题。
6.南朝时南方经济开始赶上北方的直接原因是
A.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 B.优越适宜的地理环境
C.统治阶级的措施得利 D.北方先进技术南传推广
7.五代十国时南方经济发展迅速,可以说明下列哪一观点
A.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B.战争调整了生产关系,促进了经济发展
C.农民起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D.社会改革可以推动社会发展
8.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至宋元时期最终完成,以下最能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A.元朝开通大规模的漕运和海运
B.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发达
C.松江地区成为棉纺织业中心
D.边疆人民大批迁入中原和江南地区
监督官吏的违法行为,整顿吏治是维护封建王朝稳定的重要因素,据此回答1-5题。
1.秦朝御史大夫的职责,不包括
A.执掌群臣奏章 B.负责监察事务
C.下达皇帝诏令 D.兼理宫廷财政
2.汉武帝时,分全国为13州,各州设刺史一名。当时,刺史属于
A.军政长官 B.行政长官 C.监察官 D.司法官
3.下列改革重视整顿吏治的是 ①北魏孝文帝改革 ②北宋庆历新政 ③北宋王安石变法④明中期张居正一条鞭法
A.①②④ B.①② C.②④ D.①③
4.北宋地方官中专门负责监督行政长官的是
A.知州 B.转运使 C.通判 D.节度使
5.明前期由锦衣卫、东、西厂负责监视,侦查官员的活动,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中央集权不断巩固 B.皇权专制加强
C.封建主义走向衰落 D.监察制度日臻完善
1.B 2.D 3.D 4.D 5.D 6.D 7.B 8.C 9.D 10.A 11.A 12.A 13.A 14.A 15.C 16.C 17.B 18. B 19.A 20.C 21.D 22.C 3.C 24.D 25.B 26.C 27.D
1.某君画了一幅《孔子编书图》,图中的内容属于历史知识有错误的是( ) ①房间里烧着煤炭取暖 ②墙上挂着一柄铜剑 ③孔子把纸铺在桌上 ④用楷书书写:仁者,爱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中国古代西周王朝与商朝相比,政治上最大的不同点在于( ) A.奴隶劳动用于生产各部门 B.实行井田制 C.实行王位世袭制 D.实行分封制 3.下列哪次改革的背景同王安石变法最为相似( ) A.商鞅变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王莽改制 D.张居正改革 4.被秦灭掉的诸侯国中,除楚外,从西周初年一直延续到战国末期的有( ) ①齐 ②燕 ③韩 ④赵 ⑤魏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④ D.①② 5.西汉初年刘邦大封同姓王,铲除异姓王,欲借此确保刘家天下。但后来却出现了“七国之乱”,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分封制度不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 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减弱 C.休养生息政策使诸侯国经济实力增强 D.封建经济自身的分散性 6.以下对于西汉前期政府征收田租的数额很少甚至于不收田租的历史现象的认识,不正确( ) A.由地主收取高额地租来弥补政府收入的不足 B.西汉统治者希望广大农民能够安居乐业 C.西汉政府的财政收入不是以土地税为主 D.以人丁为标准的税和役在财政上更重要 7.契丹建国后,曾采取“一国两制”(即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主要是因为( ) A.契丹与汉族的民族矛盾尖锐 B.境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皇帝与汉族官僚谋求妥协 D.中原先进政治制度的吸引 8.南北朝时期和宋元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讲,实质上就是少数民族( ) A.内迁的过程 B.汉化的过程 C.农业化的过程 D.封建化的过程 9.隋朝大运河的开凿第一次把中国五大水系连接起来,这五大水系从北到南依次是( ) A.海河 淮河 黄河 长江 钱塘江 B.钱塘江 长江 淮河 黄河 海河 C.黄河 海河 长江 淮河 钱塘江 D.海河 黄河 淮河 长江 钱塘江 10.下列关于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 ) A.英国要以武力开辟中国市场 B.清政府的腐败 C.中国禁烟运动的开展 D.英国要保护鸦片贸易 11.“西学东渐”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中国闭关自守的局面被打破 B.西方思想的传入 C.挽救民族危亡运动的兴起 D.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2.史学家郝延平在《守旧到革新》中谈到“中国对西方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以后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方’为主”,这种变化反映出:( ) ①中国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②对西学事物由排斥到逐渐接受的过程 ③由中国中心主义到西方中心主义的变化 ④对西方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地方性傀儡政权的头子是( ) A.柏贵 B.琦善 C.叶名琛 D.溥仪 14.拜上帝教在太平天国发展过程中起的作用是( ) A.反抗封建意识形态 B.取得外国人的同情和支持 C.缓和阶级矛盾 D.吸收西方的先进文化传统 15.清政府在中法战争中“不败而败”的根本原因是( ) A.法军有先进的武器 B.清军将领指挥上的失误 C.清政府政治的腐败 D.清军战斗力太差 16.李鸿章在甲午战争中采取避战求和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 ①中国海军实不如日本海军 ②西方列强对中日战争的态度 ③保存海军实力来保持自己的政治资本 ④西太后对他的影响和李的惟命是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③④ D.②③ 17.清末的“预备立宪”与维新派主张的君主立宪的主要区别是( ) A.维护君主制度 B.维护君主专制 C.仿效欧美政体 D.缓和国内矛盾 18.下列文件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是( )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大总统选举法》 D.《中华民国约法》 19.按因果关系排列下列事件应是( ) ①第一次国共合作 ②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③北伐胜利进军 ④广东革命根据地巩固 ⑤打败并消灭陈炯明的反动势力 A.①⑤④③② B.④②③⑤① C.①②③④⑤ D.⑤④①③② 20.1928年初,蒋介石改组南京国民政府,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 A.建立、巩固了国民党一党专政 B.缓和了国民党内部的矛盾和斗争 C.蒋介石掌握了国民党的党政军大权 D.确立了蒋介石在国民党势力中的优势地位 21.以下对秋收起义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是发动群众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正确选择 B.起义的最初计划带有一定的“左”的倾向 C.文家市会议迈出了到农村建立根据地的第一步 D.三湾改编是中国共产党创建革命军队的开端 22.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有( ) ①土地革命时期,分给农民的土地允许自由买卖 ②土地革命时期,分给农民的土地不允许自由买卖 ③抗战时期,保存地主对土地和财产的所有权 ④解放战争时期,在土改中团结 中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3.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没有提出和解决的问题是( ) A.保持中国共产党的独立性问题 B.国共合作的方式问题 C.共产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D.国共合作后国民党的性质问题 2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国共两党仍存在斗争的根本原因是( ) A.阶级矛盾有时上升为主要矛盾 B.两党对日本侵略认识程度不同 C.国民党是被迫与共产党合作的 D.国共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25.新中国建立之初,经济战线最迫切的任务是( ) A.打击投机倒把活动 B.稳定物价 C.统一全国财政 D.建立社会主义国营政策 26.新中国成立之初,“银元之战”和“米粮之战”的实质是( ) A.打击投机商人 B.解决财政困难 C.争夺市场领导权 D.争夺城市的控制权 27.邓小平关于“三步走”的战略部署解决了我国建设与发展中长期没有解决的一个带全局性的问题是( ) A.把工业化与现代化结合起来 B.把传统革命与迎头赶上新的科技革命结合起来 C.把工业化、现代化与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结合起来 D.把现代化与人民生活的改善结合起来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