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为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建设祖国做出了贡献。依据相关知识,回答26-30题:
26.辛亥革命爆发后,南方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外蒙古的部分王公却反对外蒙古“独立”,这些王公
A.与满洲贵族利益一致 B.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D.维护祖国的统一
27.以下对民族区域自治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 B.新中国成立前已经开始实行
C.只在五个自治区内实行 D.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28.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以后,对不同的民族地区采取不同的改造政策,根本原因在于
A.各少数民族的意愿不同 B.各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不平衡
C.为了团结少数民族上层 D.少数民族地区与汉族地区发展程度不同
29.“半个世纪前,他们就为修建自己的铁路进行过殊死的斗争;半个世纪后,他们建成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条铁路”。这条铁路指的是
A.成昆铁路 B.兰新铁路 C.京汉铁路 D.宝成铁路
30.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我国西部建设的特点是
①与东部的经济差距大大缩小 ②初步改变了西部交通落后的面貌 ③重点发展国防和航天工业 ④建成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近现代中国的民主、法制化建设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曲折、反复的过程。据相关知识回答21-25题:
21.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的性质与下列哪一部法律最相似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钦定宪法大纲》 D.《定国是诏》
22.民主党派的“中间路线”之所以在中国行不通,其主要原因在于
A.国民党统治下不存在合法斗争的可能性 B.民主党派力量过于涣散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D.帝国主义不支持“中间路线”
23.1947年的政治协商会议与1949年的人民政协的相同点包括
①主题是讨论建国问题 ②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协议 ③体现了党派平等协商的精神 ④反映了中国社会所有阶级、阶层的要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24.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①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②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经验 ③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④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5.在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中,民主党派属于
A.社会主义劳动者 B.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C.拥护祖国统一爱国者 D.统一战线的主要领导者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是中国近现代革命和建设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依据相关知识,回答11-15题
11.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的共同点不包括
A.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B.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C.维护了农民的基本利益 D.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12.从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建国初土地改革采取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其实质是
A.通过保存富农经济稳定民族资产阶级
B.团结农民的大多数,减少土地改革的阻力
C.通过变革生产关系,促进农村生产的恢复发展
D.保留生产关系中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合理部分,以利农村生产的恢复发展
13.建国后,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农民迫切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 B.小农经济不符合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求
C.小农经济难以满足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 D.要实现社会主义,必须消灭私有
14.人民公社运动"一大二公"的错误在于
A.违反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路线 B.错误估计了阶级斗争的严重性
C.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 D.生产关系变革超越了生产力水平
15.改革开放,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 B.适应了当时农村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C.改变了中国农村土地所有制 D.形成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经营模式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从现在起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据相关知识回答5-10题
5.党的工作中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从根本上说是
A.要实现夺取城市的最终目标 B.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需要
C.走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必然结果 D.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然要求
6.建国初,政府掌握城市经济命脉最主要是通过
A.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B.稳定物价
C.统一财经 C.调整工商业
7.过渡时期,政府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措施包括
①三反运动 ②五反运动 ③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 ④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A.①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②④
8.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工业化的特点不包括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工业化推动农业实现机械化
C.突出国防工业的地位 D.国营经济是工业化的主导
9.改革开放后,对城市经济的改革措施包括
①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 ②实行间接管理和宏观调控 ③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结合 ④优先发展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④
10.新中国成以来采取的措施,对工业化发展起积极作用的包括
①工矿企业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 ②“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③大跃进“以钢为纲” ④改革开放发展乡镇企业
A.①②④ B.①③④ C. ①②③ D.②④
近现代中国人民经过艰苦斗争,不断收复被破坏的主权。依据所学内容,回答1-4题
1.到1927年为止,中国人民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过的权益包括
①领事裁判权 ②部分租界 ③部分租借地 ④部分铁路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④
2.抗日战争时期,英美宣布废除治外法权等一些特权,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具有巩固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目的 B.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有所提高
C.中国司法主权得到完全的恢复 D.是国民政府对外政策的重要成果
3.新中国成立初,尚有部分领土主权没有立即收回,当时主要是因为
A.中国海军力量不够强大 B.为争取资本主义国家的承认
C.为打破美国的孤立封锁 D.尊重被占地区的历史与现实
4.1997年香港回归最重大的历史意义在于
A.洗雪了百年国耻 B.完成祖国统一的重要一步
C.开创了香港历史新纪元 D.实现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9.(★★★★★)罗斯福实施新政后,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向富人敲竹杠”,是天天吃“百万富翁”。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甚至高喊“这个方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字逐句抄来的”。前任总统胡佛在《国家工业复兴法》通过以来,对政府干预经济生活也感慨说:“这简直是法西斯。”罗斯福却说:“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的制度面临到毁灭边缘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救了它。”根据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中前后观点有哪些不同?
(2)概括分析上述观点不同的主要原因。
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在现代化道路上进行了三次大的探索: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回答1-8题。
1.(★★★★)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A.国家控制一切经济命脉
B.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C.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
D.对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这一错误的根本原因是
A.扩大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范围
B.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很快就会灭亡
C.忽视了生产关系必须要适应生产力性质
D.帝国主义对苏俄的经济封锁所致
3.(★★★★★)苏俄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与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相比,类似之处是
A.采取赎买政策
B.取消自由贸易
C.积极改造资本主义
D.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4.(★★★★★)罗斯福新政期间,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要求各工业企业制定并遵守公平经营章程,这实质上是
A.限制工业企业进行自由竞争
B.由国家干预经济
C.工业企业按国家计划进行生产
D.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
5.(★★★★★)以下有关罗斯福新政的评价中,不正确的是
A.使美国经济开始恢复
B.从根本上遏制了经济危机
C.使美国社会趋于稳定
D.使人民生活有所改善提高
6.(★★★★★)有人称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这两种看法的共同缺陷是
①没有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上看问题②没有看到政策仅在一定限度内调整③只看现象,不看本质④没有从发展的、辩证的角度看问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
7.(★★★★★)苏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二战后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三者相似之处表现在
A.采用多种形式的国有化政策
B.采用国家政权力量直接干涉经济
C.集中全国财力物力发展经济
D.尽力保持自由企业制度
8.(★★★★★)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本质含义是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转移工作重心
C.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
D.完善社会制度
6.1914年日本借口对德宣战,侵入山东,取代德国占领胶州湾,从而形成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山东问题。请说明“山东问题”的由来及解决的过程。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5.一位研究晚清(1840-1912年)乡土意识的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而几亿老百姓却在同一时代场景中基于传统的民族性、国民性,表现出另一套欲求:均田免粮、真主降临、杀洋灭教、反清复明。晚清乡里民众的自救意识与先进人物的救国方案同向而不同调。”(引自程献《晚清乡土意识》)
举出与上述材料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哪些?并分析“乡里民众”与先进思想家既“同向”又“不同调”的原因。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