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54020  354028  354034  354038  354044  354046  354050  354056  354058  354064  354070  354074  354076  354080  354086  354088  354094  354098  354100  354104  354106  354110  354112  354114  354115  354116  354118  354119  354120  354122  354124  354128  354130  354134  354136  354140  354146  354148  354154  354158  354160  354164  354170  354176  354178  354184  354188  354190  354196  354200  354206  354214  447348 

8、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的(  )

A、社会主义制度                   B、人民积极性不高

C、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D、缺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整

试题详情

7、20世纪30年代造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农、轻、重比例失调的主要原因是(  )

A、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                B、片面发展重工业

C、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D、农民的利益受到极大伤害

试题详情

6、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

A、国家控制一切经济命脉

B、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C、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

D、对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试题详情

5、1921年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

A、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和逐步战胜资本主义     

B、是苏联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长期方针

C、恢复了自由贸易和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

D、是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成熟的表现

试题详情

4、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得到农民支持拥护的一项措施是(  )

A、废除实物配给,实行商品买卖           B、有全由面没收私人资本转向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C、允许恢复部分小型的私有企业           D、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试题详情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不包括(   )

A、把一切企业收归国有               B、实行余粮收集制

C、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D、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试题详情

2、以下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错误的是(  )

A、是苏俄英德三年国内战争胜利的保障

B、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对国家经济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D、是在战争环境下采取的一种应急措施

试题详情

1、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消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利影响

B、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C、加强无产阶级对经济的领导

D、平息工人罢工和农民暴动

试题详情

4、注意理清知识脉络:学习知识,学会理清脉络是很必要的。如:中国近代史到底怎样向西方学习的呢?此题繁杂,很易顾此失彼。可以从“器”、“制”、“道”三个阶段(李泽厚语)理清脉络。“器”分两阶段:鸦片战争爆发,“师夷长技以制夷”(理想阶段)洋务运动实施阶段。“制”:学习西方制度。A、早期维新派。B、甲午战争后,资产阶级维新派形成,原因:走“师夷长技以制夷”不通,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但证明行不通。C、资产阶级革命派,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不通。“道”学习的三个阶段:A、严复介绍进化论观点。B、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家的宣传。介绍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C、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

注意中外历史比较形成“大历史”观

这里所说的“大历史”,不是指学科间的渗透、迁移和贯通,而是特指中国和世界历史之间的有机联系。其实,人类社会的历史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纵横交织的。那么中国历史的发展变化与世界历史的变幻发展是紧密联系、互不可分的。上海历史高考不断引入中外历史有机联系的试题,有效地考查学生对中外知识一体化结构的认知程度,以及学生对宏观历史阶段的特点和某一特殊切入点的理解分析。这种“大历史”观的学习能力是历史学习中十分重要的能力。例如1990年上海试题毛泽东论爱国主义,在中、德、日不同的国家、不同的阶级,爱国主义就有不同的含义。2003年高考最后一题,特别强调一定要联系世界史内容,分析中国的近代化。我们的学生要在对比联系中提高全局观念、整体印象以及对于“大历史”的宏观把握,使思维品质得以优化,思维能力逐渐提高。  

关注社会热点.既然高考从来不回避热点,因此,关注热点问题,十分必要。注意分析近几个月中发生的国内和国际大事,结合教材知识进行整理学习。如前段时间台湾当局翻修历史课程时竟将明代中叶后历史改列为“世界史”:台湾2005学年度“高中历史课程纲要草案”规定,学生先学“台湾史”,再学“中国史”,最后学“世界史”,但其中“中国史”只到明代初叶,而明代中叶以后的历史如清朝、“中华民国”的建立以及海峡两岸的关系等,竟然都被列入“世界史”。岛内多位学者则以“亡人国者,先亡其史”,表达对新课程纲要草案的强烈不满。我们学生完全可以把有关台湾的历史整理复习,同时批驳其错误观点。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试题详情

3、注意把握教材重点:教材明确标示或我们在理解上可以认定的“历史之最”、“历史第一”的史实;历史上具有“开始”、“开端”意义的史实;具有“标志”意义的重大史实;具有转折、决定性意义的史实;具有特点、特征的史实;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重点经济、文化建设成就;教材对历史事件、现象和人物所作的结论、评价等等。对于这些知识,应予以深度把握。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