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54158  354166  354172  354176  354182  354184  354188  354194  354196  354202  354208  354212  354214  354218  354224  354226  354232  354236  354238  354242  354244  354248  354250  354252  354253  354254  354256  354257  354258  354260  354262  354266  354268  354272  354274  354278  354284  354286  354292  354296  354298  354302  354308  354314  354316  354322  354326  354328  354334  354338  354344  354352  447348 

8.唐朝完善科举制度的举措有                                        (   )

    ①开始设置进士科

    ②首创武举和殿试

    ③以高官主持科举考试

    ④实行糊名法以防止舞弊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试题详情

7.下列关天三省六部制作用的各项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分散了相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B.调整了地方与中央的关系

    C.提高了行政效能,完善中央机构     D.进一步加强皇帝的权力

试题详情

6.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大肆宣扬佛教的根本目的是                       (   )

    A.麻痹人民                      B.发展石窟艺术

    C.扩大寺院势力                   D.维护封建统治

试题详情

5.西汉与西亚、欧洲通商关系发展起来的主要条件是                       (   )

    A.西汉丝织业的发展

    B.张骞沟通了与西域的联系

    C.西汉在西域设西域都护

    D.甘英到达了波斯湾

试题详情

4.西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主要是因为         (   )

    A.道家无为思想不能解决现实问题

    B.汉武帝急需从“无为”转向“有为”

    C.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D.儒家思想有利于汉武帝的“大一统”

试题详情

3.东汉“光武中兴”与西汉“文景之治”的本质相同点是                   (   )

    A.调整统治政策实现稳定与繁荣

    B.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C.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东移

    D.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完善

试题详情

2.春秋战国时期,推动的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   )

    ①铁农具的使用    ②牛耕的运用      ③水利灌溉的发展   ④封建制度的确立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试题详情

1.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时期“废井田,开阡陌”,这直接反映了(   )

    A.分封制的瓦解                   B.社会性质的变化

    C.王权的加强                     D.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试题详情

42.19世纪60年代,为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俄、日两国都进行了一场政治运动,试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分析两国改革的差异,并指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这种差异在20世纪初,给两国带来什么影响? 43.西欧在国际关系中的中心地位是怎样确立的?二战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请结合有关国家的史实概括说明之。

试题详情

41.公元3-5世纪末,中国的政治呈现什么特点?这种特点和趋势在经济、文化方面有什么反映?由此得出什么结论或认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