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近代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明显呈现出阶段性,据此回答21-25题
21.19世纪6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其原因不包括 ( )
A.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朝失败 B.总理衙门的设立
C.洋务运动的兴起 D.英国人直接控制中国海关
22.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始于 ( )
A.19世纪40年代 B.19世纪60年代
C.甲午战争后 D.20世纪初
23.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其主要依据是 ( )
A.清政府被迫放弃闭关政策与开放五口通商
B.中国关税自主权和贸易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C.清政府被迫设立总理衙门
D.中国东南沿海棉纺织手工业受到极大冲击
24.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基本方式是 ( )
A.大量倾销工业品和输出资本 B.开设银行迫使清政府借款
C.控制中国的海关和其他税收 D.投资修筑和经营中国的铁路
25.下列对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华特征的表述,最确切的是 ( )
A.勒索战争赔款,增辟商埠 B.控制中国海关和内河航运
C.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D.展开投资竞争,掀起瓜分狂潮
19世纪末,美国政府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得到西方各国不同程度的支持。根据相关历史知识,回答17-20题
17.“门户开放”政策的含义是 ( )
A.西方国家在华势力范围向美国“开放门户”
B.清政府与各国之间相互“开放门户”
C.清政府向西方国家“开放门户”
D.列强在华势力范围相互“开放门户”
18.该政策受到各国支持的主要原因是 ( )
A.该政策不影响列强各自在华的主要利益
B.列强需要协调,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C.列强无法与美国抗衡
D.列强在华利益趋于一致
19.“门户开放”政策规定“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策现行税率征收关税。”这一规定的目的是 ( )
A.协调各国在华关税政策 B.防止各国在势力范围内实施关税壁垒
C.承认中国关税主权 D.肯定列强各自在华的特殊经济利益
20.“门户开放”政策之所以能扩大美国在华的侵略势力,主要是因为 ( )
A.它使美国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
B.该政策提出后得到西方列强的认同
C.它使美国利用其经济优势和其他列强竞争
D.它便利了美国在中国瓜分到更多的势力范围
19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加紧对华侵略。据此回答13-16题
13.李鸿章说:“当借谅山一战之威,与缔和约,则法人必不再要求。”是要 ( )
A.激励清军将士英勇奋战,争取抗法胜利
B.在中法战争中以军事斗争来推动和谈
C.借谅山一战的胜利,要求法国放弃不合理要求
D.乘胜收兵,求取妥协的和平
14.《马关条约》的内容中,最能反映出帝国主义国家一致要求的是 ( )
A.开通内河新航线 B.增开内地通商口岸
C.允许在通商口岸设厂 D.赔偿巨额的军费
15.三国干涉还辽的真正结果是辽东半岛 ( )
A.由中国收回,维护国家主权 B.表面上收回,但仍处于日本控制之下
C.中国收回,但俄国以势力不断扩大 D.为俄、德、法三国所瓜分
1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不同之处是 ( )
A.中国人民剥夺自卫权力 B.清政府屈膝求和
C.半殖民地程度加深 D.签订不平等条约
19世纪60、70年代中国边疆出现新危机,据此回答11-16题
11.19世纪60、7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造成中国边疆地区的普遍危机,所使用的手段主要是 ( )
A.文化侵略 B.商品输出 C.武力和战争 D.建立傀儡政权
12.1861年赫德向总理衙门递交《局外旁观论》对中国内政外交提出诸多建议说明的问题是
( )
A.清政府腐败,无能力办理内政外交
B.外国侵略者与清政府妥协
C.清政府中央政府性质已开始半殖民地化
D.外国侵略者进一步扩大在华权益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据此回答6-10题
6.两次鸦片战争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 )
A.勒索赔款 B.直接威胁到清朝统治中心
C.为了商品输出 D.海盗式掠夺战争
7.对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中外贸易总额有所增长 B.西方的商品完全占据了中国市场
C.传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中国社会经济的商品化程度提高
8.第二次鸦片战争英、俄都割占了我国大片领土,但两者本质意图不同,英国割占中国领土的本质意图是 ( )
A.破坏中国领土主权 B.扩张领土,建立殖民帝国
C.满足商品输出的需要 D.满足资本输出的需要
9.1854年,英法曾向清政府提出“修约”的要求,结果遭到拒绝,英法遂暂时把修约要求搁置在一边,之所以如此,其真正原因是当时 ( )
A.太平天国运动兴起 B.英法两国忙于克里米亚战争
C.其他列强的干涉 D.清政府顽固派的抵制
10.下列地区,在同治年间割失的是 ( )
A.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 B.九龙司地方一区
C.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及库页岛 D.台湾和澎湖列岛
鸦片战争是英国蓄意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它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据此回答1-5题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 )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2.有人认为:鸦片战争“它并不是为了维持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对这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反映了对两次鸦片战争实质的思考 B.道出了发动鸦片战争的真实意图
C.作者是站在西方殖民主义立场上的 D.作者在一定程度上反对鸦片贸易
3.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在中国谋求传教权的根本目的是 ( )
A.从精神上侵略中国 B.进行单纯的宗教活动
C.传播西方科技文化 D.为清政府提供精神武器
4.从世界潮流看,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最根本的影响是 ( )
A.中国各方面的主权逐步丧失 B.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中国民主革命开始 D.中国思想界出现“西学东渐”趋势
5.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封建社会,其依据有 ( )
①刺激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中国被逐渐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③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④使封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一)单项选择题
1.据统计,1936年中国工业总产值比1927年增加了80%,导致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是:( )
A、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B、西方列强因受经济危机打击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C、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的统一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D、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形成和发展
分析与答案: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阶段特征的理解能力。答案是A。
2.1927年下半年,中国革命呈现出的根本趋势是:( )
A、中共建立了独立领导的革命军队
B、中共的工作重心开始转移
C、工人发动了一系列罢工
D、中共党内出现了机会主义错误
分析与答案: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阶段历史的归纳能力。答案是B。
3.下列对秋收起义的认识,不确切的是:( )
A、是发动群众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正确抉择
B、进攻长沙是在“八七”会议“左”倾情绪影响下的错误决定
C、文家市会议,迈出到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步
D、三湾改编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的开始
分析与答案:本题是一道逆向思维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再现能力。答案是 D。
4.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和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的土地政策,区别在于( )
A.是否削弱封建剥削制度 B.是否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C.是否维护农民基本利益 D.是否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分析与答案: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能力。答案是B。
5.20世纪30年代初,蒋介石提出和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原因包括:( )
①日本对华侵略加剧 ②中共及其领导的力量发展壮大
③全国人民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舆论压力
④蒋介石的阶级本性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分析与答案: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阶段特征的综合理解能力。答案是D。
6.中国工农红军被迫长征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
A.中共仍未找到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
B.“左”倾冒险政策的推行使中共失去了广大农民的支持
C.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有严重失误
D.中共认识到北上抗日的重要性
分析与答案: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答案是C。
7.下列关于“九一八事变”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它使中国东北沦为日本殖民地
B.它使中国的社会矛盾开始发生变化
C.它促使中共立即提出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主张
D.它冲破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分析与答案:这是一道逆向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中实的理解、再现能力。答案是 C。
8.20世纪30年代 ,国民党内爱国力量举起抗日反蒋旗帜,集中说明了( )
A.蒋介石妥协政策不得人心 B.日本已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
C.抗日符合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D.要抗日就必须反蒋
分析与答案: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史实的分析能力。答案是A。
9.20世纪30年代,英美对待日本侵华由绥靖到遏制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共两党合作政策的影响 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C.日本大举侵华威胁蒋介石政权
D.日本企图独霸中国威胁其利益
分析与答案:这是一道程度型选择题,考查学生对特定历史阶段特证的把握和理解及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答案是D。
10.影响西安事变发生和解决的各种矛盾有( )
①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
②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矛盾
③国民党内部不同政治派别的矛盾
④英美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分析与答案:考查学生运用哲学知识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答案是D。
3.1935年12月至1937年7月,是中国革命从国内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转化阶段。华北事变促使危机进一步加深,国内政治形势和阶级关系发生了更为明显的变动。“一二·九”运动中学生宣传了中共抗日救国的主张,全国抗日救国运动掀起新高潮。中共发表《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东北人民保家卫园,英勇抗敌。国民党内部发生分化,吉鸿昌和蔡廷锴举起抗日反蒋大旗之后,张杨“兵谏”。蒋介石被迫改变对日政策。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为全国规模的抗日战争的实现准备了必要条件。
[同步达纲练习]
2.1931年9月至1935年12月,是中国革命出现重大转折的阶段。国际上,30年代大危机促使日本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而英美忙于应付国内危机疏于东顾,蒋介石专力“剿共”又便利了日本侵华,结果日本占领东北并逐渐深入到华北,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关系发生新变化。在国内,国民政府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一方面对日侵略不抵抗,另一方面“围剿”红军不放松,国民党内部因不抵抗政策产生分化。由于共产国际“左”倾策略的影响,共产党一度丧失领导全国抗日运动的有利时机,并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长征。遵义会议实现了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此后,革命重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革命形势重新走向高潮。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