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7.解析:(1)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和封建专制统治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良运动兴起和发展。(2)问,首先要理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构成:它包括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欧美各国和为他们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提供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的亚非拉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这两部分。法、俄、美的革命和改革后,用商品和资本作媒介,在20世纪初最终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3)法国是19世纪上半叶至19世纪70年代欧洲工人运动的中心,包括1831年、1834年两次里昂工人起义,1848年的六月起义,1871年巴黎公社起义。(4)由于外国的侵略,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革命的任务、性质、主张和作用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36.又一次的幻灭--昙花一现的“现代化”(10分)
(1)清政府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公车上书”--推动了当时维新运动的兴起(3分)。(2)光绪帝召见康有为,商议变法事宜(或者说讨论戊戌变法等)。从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目的(政治上期望君主立宪、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挽救民族危机等)、变法内容(政治、经济、文教)、变法性质等角度说明是一次通过变法的现代化运动。(上述角度中任答3点即可得3分)
(3)因为变法触动了以纳拉氏为首的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2分,其他说法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4)思路:从中国的现代化并未终止的角度去理解或例举后来的现代化探索(2分)。
(要有史实支撑否则只能得1分)
36.解析:以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了学习西方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并第一次把政治主张同救亡图存的实践结合起来,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变法试图对旧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改革。戊戌变法既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又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综合三幅图片,结合维新变法运动的历史背景、过程、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来分析。
36.又一次的幻灭--昙花一现的“现代化”(10分)
(图一)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史学家胡绳语),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图二)在“忧时七上皇帝书”的感召之下,身不逢时的年轻国君在颐和园行宫(而非紫禁城内正式议政的勤政殿)与一位“秀才”共谋国事。(图三)但是,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却在京城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
(图二)
(图一)
(图三)
请在上述图文启发下联系历史,回答问题:
(1)具体解释“已成定局的悲剧”和图片一暗喻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3分
(2)为什么说上述历史事件是一场“现代化”运动?(3分)
(3)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失败的原因何在?(2分)
(4)图三释文没有用“画上了句号”,而是酌字“画上了‘休止符’……”,这里的深层次含义何在?(2分)
35.城市化发展(8分)
(1)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深入开展,使欧美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对于纽约来讲,还包括大量的国外移民的涌入。(3分)
(2)两城市的人口均大幅度增长;相对于伦敦而言,纽约人口的增长速度更快。(2分)
(3)城市化是指人口集中到城市或城市地区,城市成为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1分)
(学生能够从其他角度总结也可得分)
35.解析:所谓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是工业革命的伴生现象,一般是指工业化过程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地域空间上城镇数量的增加和城镇规模的扩大;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流动和集聚;城镇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成为社会前进的主要基地;以及城市的经济关系和生活方式广泛地渗透到农村的一种持续发展的过程。随着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会不断增大。城市化程度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特别是工业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35.城市化发展(8分)
材料一:英国离开农业的人口总数表
时间 |
离开农业的人口总数 |
1751-1780年 |
75000人 |
1781-1790年 |
78000人 |
1801-1810年 |
138000人 |
1811-1820年 |
214000人 |
1821-1830年 |
267000人 |
--米歇尔·博德:《资本主义史:1500--1980》,第111页。
材料二:英美城市人口增长表
时间 |
伦敦 |
纽约 |
1800年 |
959000人 |
64000人 |
1850年 |
2681000人 |
696000人 |
1900年 |
6581000人 |
3437000人 |
问题:
(1)出现上述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有哪些?(3分)
(2)1800--1900年的100年间,纽约和伦敦的人口数量呈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2分)
(3)根据上述材料,请你说说什么是“城市化”?(1分)
17、18世纪,随着资本主义手工场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逐步取代自然经济。人类社会由封建制度逐步向资本主义制度过度。这种过度大体通过革命和改革两条道路来实现的。(2分)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制度,宣告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诞生;(1分)
18世纪后期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在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各个方面对封建旧制度进行全面、根本性的改造,为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做出贡献;(1分)
在改革方面,以俄国彼得一世改革为其典型代表,改革革除了俄国封建落后的东西,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分)
同一时期的清政府保持现状,仍然采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因而埋下了衰败的种子。(1分)
经济方面:(2分)
英国在新行路开辟之后,成为大西洋航运中心,并通过圈地运动、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完成资本原始积累,18世纪60年代开始工业革命使英国很快就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强国。(1分)
而这时的清政府却采取限制对外贸易发展的政策,使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只能缓慢发展。(1分)
思想方面:(2分)
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的启蒙运动思想的广泛传播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条件;而中国明清之际崇实学风逐渐消失,清朝统治者更加严格控制人们的思想,中西文化交流也断绝。(2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