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54566  354574  354580  354584  354590  354592  354596  354602  354604  354610  354616  354620  354622  354626  354632  354634  354640  354644  354646  354650  354652  354656  354658  354660  354661  354662  354664  354665  354666  354668  354670  354674  354676  354680  354682  354686  354692  354694  354700  354704  354706  354710  354716  354722  354724  354730  354734  354736  354742  354746  354752  354760  447348 

20.根据东方会议的企图,后来日本发动了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C.“八·一三事变”      D.南京大屠杀  

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全国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我们的总方针是逼蒋抗日。

 --《中共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1935年)》

试题详情

19.1927年日本“东方会议”通过的侵华方针是 

A.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B.分裂中国,控制中国东北

C.扶植国民政府内部的亲日势力D.建立包括中国在内的“大东亚共荣圈”

试题详情

18.《辛丑条约》作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的标志,主要是因为该条约的签订导致

A.清政府在财政上完全受制于帝国主义B.清政府在军事上完全受制于帝国主义

C.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D.形成帝国主义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2000年,日本“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借口摆脱所谓“自虐史观”,主导编写了歪曲历史事实,美化侵略战争的2002年度初中历史教科书。以下是日本文部省审定“合格”的初中历史教科书的内容摘录:

有关日本发动“9·18”事变:中国人“由于受到通过暴力实现革命的苏联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出现了过激的特点,抵制日货、袭击日本人的排日运动活跃”。占领东北三省的原因也是由于所谓的“中国排日运动激烈”。

试题详情

17.在某个条约的签字仪式上,一个自称“中国通”的帝国主义分子写了一幅上联:“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一个中方官员站起来,义正辞严对了一幅下联:“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请问此条约是 

A.《辛丑条约》   B.《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

试题详情

16.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共同点是 

A.面临的民族危机的程度相同   B.都是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C.都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D.都提出了明确的革命纲领

试题详情

15.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政策由“剿”变成“抚”的最重要消极后果是      

A.义和团运动合法化     B.由此义和团运动没有具有反封建的性质

C.义和团后被控制和利用,最后被联合绞杀

D.使义和团运动成为抵抗八国联军的主要力量

试题详情

14.“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原忍至今,羽翼洋人。趋炎附势,肆虐同群”。从材料中得知义和团运动爆发的最重要原因是     

A.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加重B.清政府的腐败

C.山东地区的洋教泛滥    D.八国联军侵华,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试题详情

13.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       

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

此次义和团民之起,数日之间,京城蔓延已遍,其众不下十数万,自兵民以至王府第,处处皆是,同声与洋教为仇,势不两立。剿之则即刻祸起肘腑……只可因而用之,徐图挽救。       --清政府致各省督抚电文

试题详情

12.1995年4月,台湾百年百人访问团来到日本,在当年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的春帆楼举行纪念会,说《马关条约》让台湾脱离中国,是台湾人“不幸中的大幸”。这种观点实际上          

A.客观地说明了《马关条约》的签订的积极影响

B.歪曲历史,伤害海峡两岸人民的民族尊严和感情

C.有利于中日关系的改善   D.立场正确,但没看到日本侵占台湾的野心

试题详情

11.联系所学知识,以下哪一事例最能说明“甲午一役”唤醒中国民众的    

A.戊戌变法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中国战败并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