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54749  354757  354763  354767  354773  354775  354779  354785  354787  354793  354799  354803  354805  354809  354815  354817  354823  354827  354829  354833  354835  354839  354841  354843  354844  354845  354847  354848  354849  354851  354853  354857  354859  354863  354865  354869  354875  354877  354883  354887  354889  354893  354899  354905  354907  354913  354917  354919  354925  354929  354935  354943  447348 

3.1911-1925年间建立的下列政权中,具有革命性质的是

①南京临时政府  ②北京政府  ③湖北军政府  ④广东国民政府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分析排除法。判断一政权是否具有革命性质,主要看其政策体现了哪一阶级的利益。四个政权中,只有北京政府是北洋军阀性质的政权。

答案:C

试题详情

2.武昌起义后,列强由准备武装干涉转为“严守中立”,导致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列强之间利益冲突,争执不下

B.受到“门户开放”政策的约束

C.革命形势的发展超出列强的预料

D.袁世凯出任内阁总理大臣足以应付局面

解析:可根据本节“记忆方法”中有关“严守中立”的分析来作判断,直接得出正确答案为C。

答案:C

试题详情

1.武昌起义爆发后,帝国主义企图干涉中国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清朝的统治      B.维护其侵华利益

C.维护正常贸易       D.维护中国安定

解析:可根据教材中有关内容的叙述直接得出结论。帝国主义侵华的目的始终不变的是:攫取、巩固、扩大自己的在华利益。

答案:B

试题详情

5.(2007年北京文综)辛亥革命后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该党赢得国会选举,但未能组阁,直接原因是

A.宋教仁遇刺身亡     B.《临时约法》被废止

C.国民党被解散      D.军阀割据混战

解析:1912年,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赢得参众两院大多数议席,成为国会第一大党。袁世凯为阻止国民党组阁,派人刺杀了宋教仁,此后以武力镇压了国民党。故选A。

答案:A

试题详情

4.(2007江苏历史)“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两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这是1915年底一篇宣言中的内容,发表此宣言的是

A.梁启超      B.黄兴   C.孙中山  D.蔡锷

解析:1915年,孙中山在袁世凯复辟帝制后发表《讨袁宣言》,号召国人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

答案:C 

点评:解答此题要注意收集材料中的信息,抓住关键词“一人冠冕”、“1915年”、“ 民贼”等。

试题详情

3.(2006年·重庆文综卷)1912年成立的国民党,其实际主持人是

  A.孙中山      B.李烈钧     C.黄兴     D.宋教仁

解析:1912年8月,同盟会联合几个小党派,改组为国民党,推举孙中山为理事长,实际由代理理事长宋教仁主持。

点评: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同袁世凯及其北洋军阀的斗争经过了由议会斗争到武装斗争的转变过程。议会斗争方式:利用法律手段进行合法斗争,属于政党政治。1912年,孙中山颁布《临时约法》,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和责任内阁,以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民主共和。武装斗争方式: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了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维护民主共和,先后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这些斗争都属于武装斗争。

试题详情

2.(2006年·全国文综Ⅰ卷)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的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体现这一目的的主要规定是

  A.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C.实行总统制         D.实行责任内阁制

解析:本题关键要审清题目的要求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产生。内阁总理对总统要办的事项如不同意,可以驳回;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内阁总理副署才能生效。所以实行责任内阁制的主要目的是限制袁世凯,维护共和制。

答案: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知识的再现问题。关键是平时注意掌握主干知识。抓好基础知识。

试题详情

1.(2006年·全国文综Ⅱ卷)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其目的是 

   A.打破列强的外交封锁       B.换取列强的支持

   C.尽快稳定国内政局        D.争取列强严守中立

解析:本题关键要审清题并准确理解“目的”。为了取得帝国主义支持,南京临时政府在《告各友邦书》中,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

答案:B

点评:解题思路是依托所学知识,逐个选项分析。

试题详情

考点1、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1)组织上:同盟会的建立:①条件:革命思想的传播;革命团体的建立;革命活动发展及分散起义先后失败。②时间、地点: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成立。③性质: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④机关刊物:《民报》。⑤作用: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理论上:三民主义:①十六字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②三民主义的内容是民族主义--民族革命;民权主义--政治革命;民生主义--社会革命。③评价: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但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军事上:武装起义:①萍浏醴起义:1906年12月,同盟会成立后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②秋瑾、徐锡麟领导的渐皖起义。③孙中山、黄兴领导的镇南关起义。④广州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27日,黄兴在广州率领起义军起义。

考点2、武昌起义

(1)原因:①是全国革命形势发展的结果。②四川的保路运动发展成为武装斗争,为武昌起义的爆发创造了有利条件。③革命党人在湖北新军中进行大量的宣传和组织工作。④领导机关被破坏。

(2)经过: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营革命党人在熊秉坤、金兆龙率领下首先起义,12日,武汉三镇光复。

(3)结果:①光复武汉三镇,成立湖北军政府。②各省响应,但立宪派和旧官僚投机革命,控制了大部分地方政权。

考点3、中华民国成立

(1)推翻了清朝统治: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

(2)中华民国成立:①孙中山当选为临时大总统。②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③性质:是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主主体的革命政府。④措施:对内:颁布一系列民主法令和措施。对外:为争取帝国主义支持,承认一切不平等条约有效。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①1912年春,孙中山在南京颁布由南京参议院制定的宪法。②内容: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责任内阁三原则。③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④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考点4、辛亥革命的失败、性质、功绩和教训

(1)失败:①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②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民主革命的任务没有完成。

(2)性质: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功绩:①给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以致使的一击,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②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使之不得不一再更换其在华代理人。③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④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

(4)教训: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考点5: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1)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1912年8月,同盟会联合几个小党,改组为国民党,推举孙中山为理事长,由代理事长宋教仁主持。希望通过国会选举,重组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保障《临时约法》的实施,结果在国会选举中国民党赢得参众两院大多数议席,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2)二次革命:为阻止国民党组织责任内阁,袁世凯指使凶手于1913年3月在上海火车站刺杀了宋教仁,决定武力镇压国民党,下令罢免国民党人担任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孙中山、黄兴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掀起了“二次革命”。7月,江西都督李烈钧在湖口誓师讨袁。随后,江苏、广东、安徽等省相继独立。但是,国民党力量涣散,很快被镇压下去,从此南方的政权被袁世凯所控制。

(3)护国运动:为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孙中山高举反袁大旗,成立“中华革命党”,发表《讨袁宣言》宣布以扫除专制,建立完全民国为目的,维护共和制度。1915年底,蔡锷在云南组织护国军,领导反对帝制的讨袁护国战争。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号召将反袁斗争进行到底。

考点6: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一些限制民族工商业的樊篱被冲破,禁令被取消,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民族资产阶级大受鼓舞,投资发展民族工业;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这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时机和条件。③辛亥革命后,全国人民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也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及特点:①从1912年到1919年,新建厂矿六百多家,新增资本一亿三千多万元;②这一时期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轻工业部门,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③“实业救国” 和民主共和成为当时并存的两大思潮;④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有张謇、周学熙、荣宗敬、荣德生兄弟。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主要是轻工业,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独立工业体系,在资金、技术、设备以至原材料方面,不得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外国;②民族资产阶级所经营的工业,规模狭小,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后,这是民族工业的特点;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封建经济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时的民族工业是在“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侵略的空隙中,进一步发展的。大战结束不久,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4)影响: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②无产阶级的壮大,为以后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考点7、阶段特征:

(1)1901年至1912年,由于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为争夺霸权和瓜分世界而进行疯狂的军备竞赛,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2)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侵华,操纵清政府,进行经济掠夺和文化侵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两大社会矛盾趋于汇流。

(3)为适应帝国主义的需要,应付严重的国内危机,维护垂死的封建统治,清政府先后玩弄了“新政”和“预备立宪”的骗局,更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4)20世纪初,随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广泛建立,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蓬勃兴起。中国同盟会成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的阶段。武昌起义,促成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5)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中国社会实现了第一次伟大转变,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果实为袁世凯所窃取。

考点8.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异同

(1)相同点①历史背景:都发生在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清政府极端腐败,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②目的:都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③领导阶级及其特点: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都既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又有对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软弱妥协。④最终结果及其原因:都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根本原因都在于资产阶级本身的局限性和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2)不同点:①政治主张:领导戊戌变法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制,保留皇帝。领导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推翻帝制,实行民主共和。 ②手段及性质:戊戌变法靠皇帝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辛亥革命采取自下而上的武装斗争,是比较完整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③结果也有不同的一面:戊戌变法半途夭折,完全失败,变法法令被废除。辛亥革命毕竟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取得了很大成功。

考点9: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展特点及原因

(1)半殖民地半封建秩序进一步深化并完全确立。原因:①帝国主义加快侵华的步伐,“以华制华”;②清王朝完全成为洋人朝廷;③中国人民的抗争使帝国主义不能灭亡中国。

(2)中国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合流,中国人民斗争矛头由主要指向帝国主义转向主要指向清王朝和北洋军阀。原因:①帝国主义之间矛盾激化。②侵华政策改变。③中外反动势力完全勾结。

(3)资产阶级运动由改良到革命。原因: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下层力量增强;②由于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先进知识分子倾向革命;③改良道路的失败使许多人放弃对清王朝的幻想;④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促进了中华民族新觉醒。⑤清政府“预备立宪”的骗局被揭穿,使人民更加认识了它的顽固与反动。

试题详情

5、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