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4.武昌起义后,革命进程事实上进展日渐缓慢,其主要原因不包括
A.由于主要领导人均在海外,各地革命缺乏统一指挥
B.帝国主义遏制破坏辛亥革命
C.立宪派、旧官僚投机革命,夺取、颠覆革命政权
D.袁世凯指挥北洋军阀革命派发动反攻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导致武昌起义后革命进程日趋缓慢的原因”。结合教材中有关知识分析选项可知:A项所述符合史实,是正确的。B项帝国主义的干涉破坏也是正确的史实;D项袁世凯的北洋军阀进攻革命派,是正确的,C项中立宪派、旧官僚投机革命在当时造成的是革命迅速发展的声势,其对革命的危害是潜伏的,在帝国主义袁世凯破坏革命的形势下才暴露出来。
答案: C
3.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下列评述中不正确的是
A.加速了清朝统治的崩溃
B.是地方立宪派、封建官僚投机革命的结果
C.是封建主义顽固势力破坏革命以退为进的重要反革命手段
D.由于革命派未能掌握地方政权,使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
解析:题干突出对“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革命”这种形势的评论。联系教材中有关内容分析选项:A项阐述的是这种形势的影响,是正确的;B项所述现象也符合当时的形势;C项中“是封建顽固势力的……反革命手段”方法不符合当时的实际;D项所述现象是B项中立宪派、封建官僚投机革命的另一后果,也符合当时的情况。
答案:C
2.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推翻清朝统治的主张,主要反映了
A.资产阶级革命时机已经成熟
B.资产阶级要求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
C.社会各阶层推翻君主制的共同要求
D.清政府已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
解析:该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纲领的分析评价能力。首先要认识到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立场决定他们革命的首要目标是维护自身的利益,他们推翻清政府统治的根本目的还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
答案:B
1.1905年,资产阶级各革命团体在东京联合组成同盟会,其前提条件有
①都主张以暴力驱逐列强出中国 ②孙中山享有崇高威望 ③都要求用暴力推翻清王朝 ④都有联合斗争的愿望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同盟会成立的历史条件的认识。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联系所学可知:①项说法是错误的,当时革命派并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目标。由此可排除A、D两个选项。②③两项都是前提条件,④项的说法可从同盟会成立前,各革命团体纷纷发动反清起义,结果失败的实际情况中得到证实。因此②③④都是前提条件。
答案:C
9.“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进一步发展,结果
A.使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B.削弱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基础
C.抑制了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扩张
D.为民主革命新发展创造了条件
解析: 经辨析可知:A、B、C三项的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只是其影响之一,民族经济进一步发展最重要影响是使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奠定阶级基础,正确答案是D项。
答案: D
8.一战期间,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最有影响的条件是
A.欧洲各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侵略
B.实业救国热潮的出现
C.辛亥革命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D.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
解析:近代史上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因此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对华侵略就使中国民族工业得以迅速发展,故正确答案是A项。
答案:A
7.下列各项最能体现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内容是
A.接管德国在山东享有的一切权力
B.规定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
C.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
D.中国政府须聘用日本人为政府顾问
解析:本题是程度型选择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题干中“灭亡中国”的含义,也就是要将中国变为殖民地。由此可以判断D项最能说明这一点。
答案:D
6.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探索最终失败的决定因素有
①中国社会性质 ②阶级特点 ③斗争目的 ④斗争方式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用归纳分析法来解决此类问题。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斗争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主要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以及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所决定的。即由于“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未完成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历史任务。故正确答案应为①②所述,即C项。
答案:C
5.武昌起义后,袁世凯重新掌握清政府实权的原因有
①控制北洋新军 ②立宪派的支持 ③帝国主义的扶植 ④革命党人妥协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不能将“袁世凯重新掌握清政府实权”与“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混为一谈。
答案:B
4.在中国近代史上,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
A.湖北军政府成立 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C.清帝退位 D.袁世凯当选为临时大总统
解析:据教材史实直接进行选择。
答案:B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