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54782  354790  354796  354800  354806  354808  354812  354818  354820  354826  354832  354836  354838  354842  354848  354850  354856  354860  354862  354866  354868  354872  354874  354876  354877  354878  354880  354881  354882  354884  354886  354890  354892  354896  354898  354902  354908  354910  354916  354920  354922  354926  354932  354938  354940  354946  354950  354952  354958  354962  354968  354976  447348 

4. [2006年·广东历史卷] 抗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胸膛插上一刀”指的是

 A.千里跃进大别山       B.百万雄师过长江

 C.挺进大西南         D.挥师大西北

解析:本材料中“两个拳头(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 指的是1947年国民党发动的对陕北和山东的重点进攻。为了减轻对陕北和山东的压力,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像一把尖刀插入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区。

答案:A

点评:内线作战是指解放区军民在解放区打击国民党军队的进犯,属于战略防御性质的作战,如彭德怀、贺龙收复延安;外线作战是指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从解放区转向国统区的进攻,属于战略进攻性质的作战,如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试题详情

3.[2006年·重庆文综卷]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举行的和平谈判有 ①重庆谈判 ②北平谈判③南北议和 ④西安谈判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本题关键要注意时间是“抗日战争胜利后”。③是辛亥革命时期,④是1936年西安事变。

答案:A

点评: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有两次谈判,一次是重庆谈判,一次是北平谈判。从形式上看,都是国民党主动提出和谈,其目的基本上都是为了维护国民党的统治。从结果来看,中国共产党都是通过和谈挫败国民党的阴谋。

试题详情

2.[2005年·全国文综Ⅰ卷] 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进一步扩大对华资本输出  B.在中国建立稳定统一的全国性政权

C.控制中国,推行全球战略  D.缓和美苏矛盾,划分势力范围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能力。二战后的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美国凭借其经济实力推行世界霸权主义。要结合这一国际背景来认识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的根本目的。

答案:C

点评:二战后美国积极推行全球扩张战略,控制中国是其中的一步。B是直接目的,A、D说法错误。只有C项才是根本目的。

试题详情

1.[2007江苏历史]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段是 ①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在南京江面的英舰上签订不平等条约 ②洪秀全在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③孙中山在南京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次国务会议 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解析: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近代史,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覆灭则成为中国近代史的终点。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在南京江面的英舰上签订不平等条约与鸦片战争有关;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与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覆灭有关。

答案:D

点评: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点,即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和终点。

试题详情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趋向彻底胜利,并开始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同美国扶植下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是本时期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的具体而鲜明的表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走向灭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并开始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是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

试题详情

2.经过24提锻炼的中共完全掌握了中国民主革命斗争的规律和艺术,将人民解放战争迅速推向胜利。

试题详情

1.国民党顽固坚持独裁和内战方针。政治上:日益独立;经济上:日趋崩溃;军事上:节节,其统治迅速走向覆亡。

试题详情

  1921-1927年底,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在城市,中共“一大”决定以领导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从那时起中共领导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国民大革命运动,一直以城市为工作中心。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后,中共决定以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先后发动了南昌、秋收、广州三次起义,但夺取敌人力量占绝对优势的广州、长沙等大城市连连受挫,说明俄国十月革命的“城市中心”的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秋收起义中,毛泽东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放弃攻打大城市转向敌人防备空虚的农村进军,并创建了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及时总结斗争经验,指出了中国革命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标志我党的工作中心开始转移到了农村。但王明在共产国际的支持下,在中国推行“城市中心”路线,致使我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严重失利。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给我军造成的失利再次证明了不从具体国情出发,照搬别国经验,推行“城市中心”论,在当时中国是行不通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说明党的工作中心依然放在农村。

1949年,人民解放军通过三大战役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占领了许多北方的大中城市,民主革命即将取得最后胜利,对城市管理和建设也提上了议事日程。在这样情况下,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从现在起,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综上所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党的工作重心在土地革命时期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又在解放战争即将胜利时由农村转移到了城市。这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从具体国情出发,在革命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条通向胜利的必由之路。

试题详情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中国向何处去?当时有四种选择:

①帝国主义千方百计要变中国为殖民地,这是中国人民所不允许的。中国人民的抗争,避免了完全沦为殖民地的命运。

②维持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这是清政府、北洋军阀、国民党蒋介石要走的路。中国人民也是不会答应的。中国人民的抗争,努力改变了这一黑暗的前途和命运。

③向西方学习,走资本主义道路,这是近代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曾经选择的道路。他们设计了一个个救国方案,进行了一次次英勇斗争,先后都失败了。因为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勾结的力量过于强大;农民和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中国没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这是中国近百年历史证明了的。

④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的经验,为中国指明了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选择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进入社会主义的道路。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各种反动派千方百计的阻挠、破坏,都没能阻止中国人民走这条路。这是因为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110年抗争、探索所作的结论,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正确选择。新中国成立后50多年的历史,也证明了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惟一正确的历史选择。

试题详情

(1)特征: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国共两党的关系呈现“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的曲折发展历程。

①大革命时期,经过“二·七”惨案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仅仅以靠工人阶级的力量是不够的,只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能把中国引向胜利。为此,中国共产党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同时孙中山也从第二次护法运动的失败中认识到必须改组国民党,革命才有取得成功的希望,因此他接受了中共的帮助。国民党“一大”后,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有力地推动了全国工农运动的迅速发展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孙中山逝世后,蒋介石、汪精卫之流抛弃了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打击排斥共产党人,制造了“四·一二”、“七·一五”等反革命政变,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和国共合作的破裂。

②国共政权的十年对峙时期,国共两党处于全面对立。这表现为中共从大革命失败中吸取了教训,决定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先后发动了南昌、秋收、广州等起义,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工农武装割据”。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镇压起义、“围剿”革命根据地。“九·一八”事变后,仍然致力于第四次和第五次“围剿”,围追堵截长征中的红军。但随着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发动“一·二八”事变入侵上海;1935年又策划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国民党内部的爱国将领逐渐倾向于中共的“一致对外”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由对抗走向了合作。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终于结束了对抗共同走上了抗日战场。

③八年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基本处于合作状态,虽然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反动派不断制造反共磨擦,但由于日本灭亡中国的政策没有改变,加之中共采取了灵活的斗争策略,对国民党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使国共合作的关系一直维持到抗战的最后胜利。

④抗日战争结束后,美蒋相勾结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国共两党关系再次破裂,由合作走向对抗。双方经过长达三年的内战,最后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的支持下,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取得了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2)原因:从历史上看,国共两党或者合作或者对抗,是由多种因素制约的。这表现为:

①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是统治阶级的代表;中共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被统治阶级的代表。阶级性质不同是国共关系矛盾斗争直至分裂的根本原因。

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

③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进步的国际政治势力和有利的国际环境就能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反动的国际政治势力插手,又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