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3.(1)历史条件:1953年总路线的条件是:人民政府已掌握国家经济命脉,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已完成,即将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抗美援朝胜局已定,为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民主革命遗留问题已基本解决,人民政权巩固。1958年总路线的条件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实现,我国进入全面经济建设新阶段;中共借鉴苏联经验教训,结合本国建设经验,努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周边国际环境缓和,加上“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使经济建设的“左”倾思想滋长,忽视了客观规律,背离了党的“八大”正确方针。(5分)(2)侧重点不同:过渡时期集中精力发展重工业,侧重于工业化这个主体,逐步实现三大改造作为两翼,力求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侧重于多快好省的“快”字,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高速度,反对保守,大炼钢铁,以粮为纲。(3分)(3)影响: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全国各行各业大力支援工业建设;同时完成了三大改造,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由于工作过粗过急也遗留下一些问题;1958年总路线提出后,党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工业以钢为纲,农业方面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国家面临建国后最严重的困难。(4分)(4)启示:经济建设总路线的制定一定要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3分)
32.两大问题:①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规模速度问题。(2分)相互影响:①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从理论上修改“八大”关于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理论,成为以后党在阶级斗争问题上连续犯错误的理论根源。②在反右的影响下,经济建设上急躁冒进的思想抬头,浮夸风和“共产风”等为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③“反右倾”斗争使“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造成三年严重经济困难。④“左”倾错误的发展导致“文革”十年动乱,国民经济濒临崩溃。(10分)
教训: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要正确认识国情国力,注意防止“左”的倾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分)
31.(1)建国初的调整改造:①没收官僚资本和国民政府财产,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建立国营经济。②合理调整工商业,使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国营经济领导下恢复发展;工矿企业进行生产和民主改革。③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3分)(2)特点:①根据中国国情对不同所有制经济分别采取没收、调整改造和合作化方式,进行社会主义改造。②形成了单一的高度集中的公有制计划经济体制。③确立了工人阶级在工矿企业中的领导地位。④后期在改造过程中存在过急、过粗,超越生产力水平的倾向。(3分)(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①改单一所有制为以公有制为主多种经济并存;②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为宏观调控、政企分开,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③改产品经济为市场商品经济;④改平均主义分配为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4分)
30.C
29.D
28.A
27.C
26.C
25.C
24.B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