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秦汉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时期。据此回答19-24题。
19.下列关于我国古代铁制工具的使用,表述不正确的是
A.孔子生活的年代没有出现铁制农具 B.商鞅变法时,中原已较多地使用铁制农具
C.公元前3世纪初期,越族人已使用铁制农具
D.吐蕃在文成公主入藏前就掌握了制铁技术
20.“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杜甫这句诗里的典故是
A.张骞出使西域 B.甘英出使大秦 C.文成公主入藏 D.王昭君出塞
21.两汉对西域地区采取的相似措施包括 ①实行和亲政策 ②派遣使者帮助西域摆脱匈奴的束缚 ③设立西域都护 ④发展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
22.丝绸之路开通后,首先传到西域的中原地区的生产技术是
A.农耕和植棉 B.造纸和印刷 C.陶瓷和制茶 D.冶铸和水利
23.在今桂林与长沙之间,历史上的水路交通最早开通于
A.战国 B.秦朝 C.西汉 D.隋朝
24.古人对秦朝短期而亡的主要原因的分析,最接近史实的是
A.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C.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亟故也
D.所以殄来而降辱者,(亡于)六代之后(代)也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
|
|
|
|
|
|
|
|
|
|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
|
|
|
|
|
|
|
|
|
|
|
我国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据此回答16--18题。
16.战国时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①铁农具的使用 ②牛耕的运用 ③水利灌溉的发展 ④封建制度的确立 A.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7.下列图片信息对哪种税制的出现产生重大影响
(图1)
A.初税亩 B.编户齐民 C.租庸调制 D.两税法
18.下图(图2)是利用杠杠原理来汲水灌溉农田的工具,春秋战国时此物被普遍采用于 A.长江以南 B.中原地区 C.江淮之间 D.太湖流域
开放则强,闭关则弱。综观我国历代兴衰史,教训是非常深刻的。据此回答12-15题。
12. 西汉与西亚、欧洲通商关系发展起来的主要条件是
A. 西汉丝织业的发展 B. 张骞沟通了与西域的联系
C. 西汉在西域设西域都护 D. 甘英到达了波斯湾
13. 秦汉时期,中国已开始走向世界,其主要表现不包括
A. 大秦王安敦派使臣从海道来中国 B. 丝绸等技术传播到中亚和欧洲地区
C. 甘英出使大秦,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
D. 中国与欧亚非许多国家开始了直接的贸易往来
14.下列有关两汉与日本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中国兴起了大规模移民日本的浪潮 B.对日本的社会生活有深刻的了解
C.汉武帝与光武帝先后赐日本使者金印 D.铁器、铜器与丝帛传人日本
15.有人说,汉代丝绸之路是一条流动的“文化运河”。以下史实与之不相符合的是
A.中国的养蚕缫丝技术、造纸术西传 B.中国的铁器、丝绸等西传
C.《汉书》最早记载了中国与欧洲的直接往来 D.佛教传入中国
两汉基本上沿袭秦朝的制度,史称"汉承秦制"。但是,汉朝在除秦苛法的前提下,对这些制度又有所损益变化。据此回答8-11题。
8. 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分天下为13州,每一州设刺史一名。刺史的主要职责是
A. 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B. 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和兵役
C. 推荐和选拔地方人才 D. 加强对地方官的控制和管理
9. 有关汉初封国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汉初开始就长期存在 B. 王国严格受朝廷节制,权力弱小
C. 封国分王国和侯国两级 D. 侯国相当于县,受所在郡监督
10. 汉武帝颁行"推恩令"的直接目的是
A. 加强诸侯王的势力 B. 剥夺王国的封地C. 分割王国的封地 D. 收回王国官吏任免权
11.中国古代崇尚道德治国,孝道是政府与民间最推崇的。有史料记载,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于之。巨谓妻日: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郭巨因此而被荐举为孝廉。这一史料反映的是
A.分封制 B.编户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经历社会大变革的春秋战国,文化异常繁荣。哲学思想,流派纷呈;文学艺术,百花竞艳;科学技术,成就辉煌。据此回答4-7题。
4.关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
A.儒家居统治地位 B. 墨家占主导地位C.法家备受统治者推崇 D. 道家最受欢迎
5.下列观点与墨家思想相符合的是
A.爱人如己,崇尚和平 B. 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C.清心寡欲,顺应自然 D. 善用权术,建立威权
6.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之所以能成为"显学"而备受推崇,是因为它
①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改革的需要 ②符合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 ③有利于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④强调树立君主个人权威以加强中央集权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7. 韩非子在《扬权》篇里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他主张
A.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改革 B.人无贵贱,一律受法律约束
C.结束分裂,建立统一国家 D.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改革是通过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手段。中国古代历史上涌现了一大批改革家,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值得后人记取。据此回答1-3题。
1.春秋时期,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实行"初税亩",实质都是要
A.建立地主阶级专政 B.发展封建经济 C.逐步承认土地私有 D. 消灭奴隶制残余
2.《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
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3.战国时期李悝、吴起、商鞅变法的根本原因是
A.牛耕与铁器的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B.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
C.各国争夺霸权的需要 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33.①两汉和唐朝前期都是在战乱结束,社会趋向统一安定时,社会经济才得以恢复和发展的,说明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2分)②两汉和唐朝前期的君主都很注意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注意发展农业生产,从而分别出现了“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政治局面和经济繁荣局面,说明正确的政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3分)③两汉和唐朝前期农业生产的发展,都与生产技术的改进有关,说明科技是生产力,先进科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条件之一。(2分)④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两汉和唐朝前期都注意兴修水利,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2分)⑤两汉和唐朝前期出现“治世”,都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说明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要力量。(3分)⑥两汉和唐朝前期的统治者都能较好地处理好民族关系,既打败了经常侵扰中原的少数民族,又积极开展民族间的友好交往。说明处理好民族关系、开展对外交往是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2分)
32.(1)特点:府兵从受田农民中选拔,“兵农合一”;三分之一以上的军府驻守关中,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兵将平时不在一起,不易形成将帅拥兵自重的局面;军费由农民负担,减少了国家的军费开支。(5分)
(2)实行募兵制原因:均田制被破坏,府兵制失去了赖以维持的经济基础;兵士逃亡的较多,而且社会上以充当府兵为耻,国家兵源严重不足。(5分)
(3)区别:府兵制与均田制结合、以均田制为基础;募兵制实行募士宿卫。(4分)
31.(1)人民群众的力量。“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3分)
(2)“民本”思想,重视农业生产。客观上有利于当时生产的恢复和发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3分)
(3)“任人唯贤”。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3分)
(4)冒充为农民利益的代表者,实质是保证地主阶级的长久的经济剥削和政权巩固。(3分)
30.[分析] 此题目考查考生对我国古代历史上学习、吸收了外国经济文化成果的认识和理解。审题时关键要注意“外国经济文化成果”。在唐朝时,朝鲜的音乐受到我国欢迎,唐乐里就有高丽乐的部分。熬糖法是唐太宗时派使者到印度学习。
[答案] C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