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55182  355190  355196  355200  355206  355208  355212  355218  355220  355226  355232  355236  355238  355242  355248  355250  355256  355260  355262  355266  355268  355272  355274  355276  355277  355278  355280  355281  355282  355284  355286  355290  355292  355296  355298  355302  355308  355310  355316  355320  355322  355326  355332  355338  355340  355346  355350  355352  355358  355362  355368  355376  447348 

9.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措施是:     

A.将宰相权力一分为三        B.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

C.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D.地方设置通判负责监督

试题详情

8.唐朝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古人曾用“事无不总”来形容唐朝三省六部中某一部门的职权。这个部门是: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皇帝

试题详情

7.唐德刚教授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到:“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行省制代替封国制          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

试题详情

6.《旧唐书》记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该材料反映的是: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地方之间分权的矛盾

C.分封制的弊端             D.藩镇割据

试题详情

5.班固《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 … … 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 ”以下对此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秦亡后,县令、长在汉初继续留任     B.秦朝每县掌治 100 个亭

C.汉朝县扩大辖区,掌治 100 个乡     D.汉代县制大体沿用秦制

试题详情

4.在一块秦朝地砖(右图)上面有“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的模印字样,下列对地砖上面文字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该文字是对秦始皇的歌功颂德之词

B.“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违背史实

C.此时的“海内”包含匈奴控制的地区

D.秦始皇对“海内”之“臣”拥有任免权

试题详情

3.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建立于:

A.公元前2世纪早期           B.公元前2世纪晚期

C.公元前3世纪早期           D.公元前3世纪晚期

试题详情

2.孔子在修订《春秋》时,同记战争,有“伐、征、侵”等区别;同记杀人,有“杀、弑、歼”等不同表达方式。这被称为“春秋笔法”。这表明: 

   A.文字史实总带有主观因素        B.写史者总对战争杀人津津乐道

   C.历史是个人心态的反映         D.非实迹史料不能反映历史真实

试题详情

1.右图是湖南省博物馆“凤舞九天”展览展出的王子午铜鼎,铭文中写有“王子午自铸铜鼎,以祭先祖文王,进行盟祀”。青铜器多作祭祀礼器的主要原因是: 

2,4,6
 
A.分封制的推行   

B.宗法制的盛行

2,4,6
 
C.宗教思想的蔓延

D.冶炼技术的提高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