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55347  355355  355361  355365  355371  355373  355377  355383  355385  355391  355397  355401  355403  355407  355413  355415  355421  355425  355427  355431  355433  355437  355439  355441  355442  355443  355445  355446  355447  355449  355451  355455  355457  355461  355463  355467  355473  355475  355481  355485  355487  355491  355497  355503  355505  355511  355515  355517  355523  355527  355533  355541  447348 

11、2007年是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香港回归祖国的伟大意义是① 成功实践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②为和平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范例③ 迈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一步④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                 (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②③④  

试题详情

10、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革命精神。你认为下列革命精神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五四精神”   ②井冈山精神   ③长征精神  ④延安精神                                (   )

A.①③④②     B.①④③②    C.①③②④     D.①②③④

试题详情

8、2009年2月,佳士得拍卖公司在巴黎拍卖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中的兔首、鼠首。这两件中国文物被掠夺于                         (   )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20080925
 
9、“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 …… 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

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 …… 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引发这种变化的历

史事件是                              (   )

   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试题详情

7、近代以来,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出现了许多震撼人心的爱国口号。如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②保卫华北,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③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④还我山东,还我青岛。这些口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

A ①②④③     B ①③②④     C ②③④①     D ③④②①

试题详情

6、“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这首童谣的出现是由于发生了     (   )                                   

A、一二八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试题详情

5、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   )

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        B.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

试题详情

4、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

B.“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

C.“对联式悲歌” 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

试题详情

3、“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钱穆《国史新论》)文中“委员制”

指当时的                              (  )

A.三公九卿制    B.三省六部制   C.行省制    D.内阁制

试题详情

2、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      (   )

A.嫡长子继承制           B.反复出现的分封制

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传统的宗族观念

试题详情

1、“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传,主要因为它是         (   )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