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4.1861年4月,赵烈文(曾国藩的幕僚)看到了某书,在日记中记载:“······其中所言,颇有见识···法法类,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外洋,殆为心诚悦服,而于夷情最谙练····观此书,则贼中不为无人。”此书应为( )
33.中国近现代史上先后出现两部宪法,其中一部宪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另一部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据此可知,这两种宪法都体现了
A.“人民主权”思想 B.“三权分立”理论
C.卢梭“社会契约论” D.向社会主义过渡
32.1856年常住上海的外国人总数为200多人,但当年仅英国领事处理的案件就有503起,共有630英国人(次)涉案。此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 ( )
A.上海社会治安状况混乱 B.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高涨
C.领事裁判权使其为所欲为 D.英国人法律意识淡薄
31.口号和标语往往具有一定的政治背景。1911年10月武昌起义胜利,下列标语.口号最有可能出现在武汉街头的是
A.热烈祝贺孙中山先生就任军政府都督!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万岁!
C.热烈庆祝湖北军政府诞生! D.满清已经灭亡,汉人从此翻身!
30.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下列诗句反映的历史按先后顺序排列应是①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 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③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④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A.④①②③ B.④②③① C.①④③② D.①④②③
29.中华民国成立后,列宁高度评价了孙中山及其革命的卓越贡献,并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这场革命“正在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列宁的这一看法肯定了
A.革命派从此登上中国政治舞台 B.孙中山防止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C.孙中山为救国救民而不懈努力 D.辛亥革命打击了列强在华势力
28. “瓜分豆剖燃眉急,扶清灭洋树大旗。莫道中华尽懦弱,农民阶级志不移”。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三元里抗英 B.义和团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27.日本右翼势力认为: “在支那事变(指1937-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发展的过程中,日军……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性质。最重要的是,日本方面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意图。”下列各项有力驳斥了以上言论的是: ( )
①“九一八事变”后,侵占东北为殖民地 ②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
③全面侵华战争期间占领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 ④进行南京大屠杀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6.“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辱,未有国不统一而能取胜于外者。故近日之对外,无论用军事方式解决,或用外交方式解决,皆非先求国内统一,不能为功。”(1931年11月30日蒋介石的演讲词) 此后,蒋介石的主要行动是
A.发动四一二事变,屠杀人民 B.发动中原大战,剿灭军阀
C.默认伪满洲国,妥协日本 D.围剿革命根据地,进攻红军
25.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度,“然而封建之治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论者认为
A 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B 分封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C 分封制有利于加强王权 D 郡县制能够消除内乱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