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55475  355483  355489  355493  355499  355501  355505  355511  355513  355519  355525  355529  355531  355535  355541  355543  355549  355553  355555  355559  355561  355565  355567  355569  355570  355571  355573  355574  355575  355577  355579  355583  355585  355589  355591  355595  355601  355603  355609  355613  355615  355619  355625  355631  355633  355639  355643  355645  355651  355655  355661  355669  447348 

8. 20世纪30年代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称: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它

A.全面揭示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 

B.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结论       

C.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  

D.重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政治前提

试题详情

7.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的宪政》一文中说:“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多了两件是什么东西呢?”这多了两件的东西应该是高.考.资.源.网

A.平均主义和专制主义的传统         

   B.机会主义和投降主义的错误高.考.资.源.网

   C.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   高.考.资.源.网

   D.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盛行高.考.资.源.网

试题详情

6.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到:“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这则日记中反映了19世纪后半叶以后近代化发展的一些信息,其中包括                                 

     ①军事近代化        ②政治近代化        ③技术近代化        ④文化生活近代化高.考.资.源.网

   A.①③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高.考.资.源.网

试题详情

5.史学界曾经有这样一种说法:“东周以上无信史”。也就是说东周以前没有可靠的历史记载,这个观点的主要错误在于研究历史

  A.局限于文字记载           B.只重视古代神话传说

  C.局限于考占研究           D.局限于权威观点

试题详情

4.图1为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其上部文字为:“济南刘家功夫针铺”; 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字为

“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

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请

记白”。有研究者根据这一材料证明

“最迟在宋代已经出现商业广告”的

结论。这一判断                

   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试题详情

3.考古是研究历史的重要途径,可以印证历史上的文字记载。考古工作者曾在湖北省云梦县秦汉古墓中出土了大量秦代竹简,其中一些竹简上刻着内容具体的《田律》。这发现可以证实下列那一史料的正确性?

  A.“(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B.《史记》:“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始。

  C.《诗经》:“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D.“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试题详情

2.按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敕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敕三、四出”魏征拒不署敕,严辞反驳唐太宗说:“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由此可看出

  A.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          

B.中书省草拟的诏敕超越其部门权限

C.当时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D.体现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

试题详情

1.浙江绍兴会稽山下有座祭祀一位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陵墓和庙宇,内有歌颂这位历史人物的对联:“三过其门,虚度辛壬癸甲;八年于外,平成河汉江淮。”据《史记》记载,传说他“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对上述信息错误的解读是

A.体现农耕文明的特征          

B.对传统美德的传颂 

 C.对封建统治者歌功颂德        

D.纪念造福人民的历史人物

试题详情

35.                                  (17分) 2009年10月1日,建国60周年国庆大阅兵在北京举行。国庆大阅兵是中华民族逐步崛起并走向现代化艰难历程的阶段总结和历史见证。

材料一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阅兵式隆重举行……28响礼炮鸣响……游行群众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则饱含对领导自己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共产党人的无限尊敬,开国大阅兵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谱写了民族崛起的序曲。

材料二  1959年10月1日,中国举行建国10周年阅兵。参加国庆游行的群众抬着各种炼纲高炉模型,手捧公共食堂做的食品,高呼“为用十年左右时间主要工业产品赶上英国而奋斗”、“人民公社万岁”等口号。这次阅兵是那个狂热浪漫的神话年代的鲜明体现。

材料三  1984年国庆35周年盛大阅兵。参加游行的100万各族群众欢欣鼓舞地展示着自己的工作成果和丰收果实,也将中国5年来的巨大变化展现在世界面前。游行队伍中打出的“小平,您好”的横幅则充分表达了人民的心声。

(1)   开国大典阅兵式为什么要鸣28响礼炮?(1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是怎样领导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4分)

(2)   结合史实,指出在那个“神话年代”“狂热浪漫”的表现有哪些?(3分)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3)    “小平您好”表达了人民群众怎样的心声?(2分)结合史实简要分析这一“心声”产生的原因。(4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