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55485  355493  355499  355503  355509  355511  355515  355521  355523  355529  355535  355539  355541  355545  355551  355553  355559  355563  355565  355569  355571  355575  355577  355579  355580  355581  355583  355584  355585  355587  355589  355593  355595  355599  355601  355605  355611  355613  355619  355623  355625  355629  355635  355641  355643  355649  355653  355655  355661  355665  355671  355679  447348 

15.右图中所反映的是19世纪中英两国政府的重要国家机构,二者的最大区别在于(   )

A.决策形式不同   B.人员选拔不同

C.所属的国体不同  D.所属的政体不同

试题详情

14.罗马法规定,货款月息不得超过货款额的百分之一,超过此限额者应处以四倍于所得利息的罚款。这表明

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债务人与债权人关系紧张

C.高利贷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D.运用法律调节借贷关系

试题详情

13.古希腊的雅典人口众多,缺少肥沃耕地,食物供应短缺,50-80%的粮食需要进口。为了解决民生问题,雅典采取的措施是

A.发展工商业  B.实行民主政治  C.发展精耕细作的农业  D.提高农业技术

试题详情

12.1961年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的宣言指出:“……当前世界的特征是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与会国并不认为这种不同构成稳定和平的不可克服的障碍,只要排除掉对其他国家人民的统治和对他们的内部发展进行干涉的尝试。……与会国家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惟一办法。”这次国际会议是

    A.联合国成立大会          B.日内瓦国际会议

    C.亚非万隆会议           D.不结盟国家政府首脑会议

试题详情

11.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发表《中美联合公报》。《华盛顿邮报》评论说:“如果尼克松先生透露他要去月球,也许不会在公众中引起这样大的反响。这简直超出任何想象。”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主要影响不包括

A.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                B.推动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C.遏制了苏联霸权主义行为             D.发展了中国同西方国家的关系

试题详情

10.2007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在给内蒙古自治区的贺电中说:“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一个伟大创举。”这里的“伟大创举”是指  

A.率先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     B.率先赢得了民族独立

C.率先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     D.率先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试题详情

9.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发现,现存最早的中共“一大”党纲收藏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而且是用英文写的。原来,“一大”代表陈公博后来到美国读书,用英文写了博士论文,“一大”党纲作为附件置于论文之后。针对这份英文写的“党纲”的可信性,兴趣小组主要有以下意见:①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因为是“一大”的当事人所记,具有可信性,可作为党史研究的重要史料 ②不具备史料价值,因为英文写的党纲是为论文服务的,作为佐证材料,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③去伪存真,考证无误后,可作为史料使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③正确,①②错误          B.②正确,①③错误  

C.①③正确,②错误          D.①②③皆错

试题详情

8.“振甫先生致力于两岸关系凡一十四年,夙慕屈平词赋,常怀国家统一,私志公义,每与道涵相契。汪辜会谈,两度执手;九二共识,一生然诺。……一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期我同胞,终能秉持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之谛,续写协商与对话新页。庶几可告慰先生也。”汪道涵唁辜振甫逝世电文中两度提及的“九二共识”指的是

   A.和平统一祖国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一国两制”原则       D.加强两岸合作交流

试题详情

7.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路径,提出“到民间去”的号召,并开始深入到工人中间进行启蒙宣传,是在( )

  A.戊戌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国民革命时期

试题详情

6.“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这首词所赞颂的历史事件是  (   )

A.上海工人起义   B.南昌起义    C.湘赣边界起义    D.广州起义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