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3、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利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行专制统治
22、按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敕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敕三、四出”魏征拒不署敕,严辞反驳唐太宗说“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由此可以看出( )
A、当时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B、中书省草拟的诏敕超越其部门权限
C、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 D、体现了三权分立、权利制衡的原则
21、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的政绩中都具备的有( )
①重视选拔人才 ②完善科举制度 ③虚怀纳谏
④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⑤提倡节俭,爱惜民力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④ D、①③④⑤
20、《景帝景物略》中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这里提到的节日属于( )
A、农事节日 B、宗教节日 C、纪念节日 D、庆贺节日
19、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后世皇帝的下列行为不属于这一理论应用的是( )
A、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 B、确立“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C、把自然灾害与天意相结合 D、“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
18、一位古诗人在《昭君出塞图》中写道:“草黄沙白马如云,落日悲笳处处闻,此去妾心终许国,不劳辛苦汉三军。”下列对昭君出塞的评价,今天看来更为正确的是( )
A、“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B、“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C、“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见识高” D、“出塞自有幽怨在,北地茫茫夜夜心”
17、两汉政权开展了积极的对外交往。读图
“都护班超遣甘英使大秦,抵条支。临大海欲渡,而安息西界船人谓英曰:‘海水广大……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英闻之乃止。”《后汉书》中的这段文字记载的“大海”是指( )
A、里海 B、黑海 C、地中海 D、波斯湾
16、有学者认为,古代游牧民族大举南下,与气候寒冷有密切关系,
在图中Ⅰ期,南下进的民族是( )图
A、山戎 B、匈奴 C、突厥 D、回纥
15、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候者,天下共诛之。”其目的在于( )
A、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B、禁止分封异性诸侯
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
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
14、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的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
A、甲--儒家,乙--墨家,丙--法家,丁--道家
B、甲--道家,乙--儒家,丙--墨家,丁--法家
C、甲--儒家,乙--法家,丙--墨家,丁--道家
D、甲--道家,乙--墨家,丙--法家,丁--儒家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