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明清时期,传统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并出现了向近代社会转化的趋势。但新的生产关系萌芽终究未能发展起来。据此回答13-15题。 I
13.“(清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上述史料表明 ( )
A.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繁荣 B.明清时期租佃经营普及全国
C.当时已存在雇佣关系 D.封建统治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
14.读《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从中我们可得到的信息包括 ( )
①农业税相对稳定②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5.清人黄遵宪在《蚕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以下对此诗提到的“国初”之政策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该政策禁止任何人的海外经商活动 B.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体现
C.主观上有维护清朝统治的意图 D.是重农抑商政策在特定时期特定领域的体现
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世界开始连为一体。随之而来的殖民扩张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据此回答l6-18题。
12.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据此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 ( )
|
自耕农、地主 |
佃农 |
工人 |
商人 |
占总人口比例 |
24% |
36% |
30% |
lO% |
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关中地区 D.明代江南地区
11.王世贞《四部稿》中记载:“大抵徽商……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材料反映了徽商 ( )
A.注重扩大经商范围 B.注重买田置地
C.注重资本积累,扩大投资 D.注重多样化经营
10.“坊巷桥头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这则史料最有可能反映的是哪一时期商业繁荣的景象 ( )
A.商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9.下图为“汉代集市画像砖”,它反映了 ( )
A.城市繁荣与商业发展紧密联系
B.汉代集市贸易发展到较高水平
C.商业发展以城市的繁荣为基础
D.汉代画像砖多取材于集市贸易
8.明朝时,松江有“卖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业,从店中给酬取直”。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松江绝大多数劳动者成了雇佣工人
B.卖袜店商人直接支配生产,变成雇主
C.松江棉纺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D.表明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已解体
在中国古代史上,商业虽然长期受到压制,但它还是不断发展并走向繁荣。据此回答9-12颢.
在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下,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水平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据此回答4-7题。
4.从图《春秋时期少数民族的青铜短剑》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
①我国青铜时代的繁盛时期是在战国时期②春秋时期,我国周边少数民族普遍进入青铜时代③春秋时期,我国青铜冶炼达到很高水平④春秋时期,民族融合和民族交流有了较大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5.近日在陕西扶风出土的西周中晚期青铜器中有两件大口尊各刻有111字铭文,记载了2 800多年前一个贵族家庭向国家司法人员行贿的内幕。从中你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 )
①西周司法人员受贿成风②西周青铜器专用于记载案件③西周贵族家庭干预司法④西周青铜器铭文较他朝为盛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6.《柳南续笔》载“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反映了 ( )
A.棉花在内地的传播 B.松江成为棉纺织中心
C.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D.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7.被称为“茶圣”的唐朝人陆羽在他写的《茶经》中说:“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据此,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唐朝时瓷器已经形成青、白两大系列 B.陆羽推崇越州青瓷做茶具
C.瓷制茶具成为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D.唐朝时期白瓷开始出现
中国古代手工业在发展过程中,生产方式在不断进行调整。据此回答8题。
我国原始农业很早就在黄河一长江流域一带出现,并逐渐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据此回答1-3题。
1.《吕氏春秋》:“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与这一历史现象关联最为紧密的图片是 ( )
2.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 )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3.中国古代历来重视户籍管理,鼓励人口增长。这种现象与下列哪种情况最为相关 ( )
A.防止由于人口流动而造成社会动荡 B.保证政府赋税、徭役和兵役的来源
C.征调人力兴修大型的农业水利工程 D.为抵御外族入侵提供足够的兵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