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55544  355552  355558  355562  355568  355570  355574  355580  355582  355588  355594  355598  355600  355604  355610  355612  355618  355622  355624  355628  355630  355634  355636  355638  355639  355640  355642  355643  355644  355646  355648  355652  355654  355658  355660  355664  355670  355672  355678  355682  355684  355688  355694  355700  355702  355708  355712  355714  355720  355724  355730  355738  447348 

3.下列观点体现了古人保护生态环境意识的是

   A.道不拾遗,家给人足           B.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

   C.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       D.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试题详情

2.成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这一成语最早可能出现在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试题详情

1.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经历了从“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到“废井田,开阡陌”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       B.铁农具、牛耕的出现

   C.地主阶级力量壮大,倡导变法    D.百家争鸣推动了思想的解放

试题详情

33.(17分)阅渎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7年初,中国近代著名军事家蒋方震(国民党陆军上将)在谈到中国能否打过日本的问题时指出“……中国有地大与人众的两个优越条件,不战则已,战即不能不动用拖的哲学,拖到东西战争合流,我国转弱为强,把敌人拖垮而后矣。”

1937年8月18日,即“八一三”事变后的第五天,国民党高级将领陈诚(国民党陆军上将,蒋介石的亲信之一)在南京研究抗战策略的时候,提出“我国军事落后且未有充分作战准备,不宜实施迅速决战之战略,但因我国国土广大、人口众多、经济资源散在各地,具有长期作战之条件。故我国对倭作战之最高指导方针,不能不根据优劣相反的客观条件,实施持久消耗战略。在此项大方针下,国军作战之具体运用可分为三期:第一期为持久抵抗时期,第二期为敌我对峙时期,预定之第三期,为我总反攻时期,在抗战第一时期,国军……消耗敌人战力,保存我军主动,借以空间换时间,扩大战场,分散敌军兵力,以求达成提早阻止敌人前进,乃建立长期抗战的目的。”

--《民国高级将领列传》

材料二   自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之八年间,中华民国政府军发动大型会战22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斗28931次。陆军阵亡、负伤、失踪3,211,419人。空军阵亡4321人,毁机2468驾。海军舰艇损失殆尽。壮烈牺牲在战场上的国民党将军即达二百余位,其中有11位上将、34位中将、48位少将。 

--摘自中华网《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周年》

回答:

(1)指出蒋方震和陈诚在抗战的基本策略上有何相同之处?其共同的依据是什么? (2分)

(2)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分析蒋方震提出的抗战“要拖到东西战争合流,我国转弱为强”是否可能实现?为什么? (4分)

(3)蒋方震和陈诚的主张有合理之处,但均未找到中国抗战胜利的根本出路,结合材料分析:他们认为取得抗战胜利的途径各是什么?其共同的缺陷是什么? (3分)

(4)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价国民党的抗战。(8分)

试题详情

31.(11分)阅渎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95一1898年间创办的中文报刊统计表

注:1898年9月21日以后,清政府取缔报馆,捉拿主笔,已不再允许民间自办报刊。                                   --姚福中《中国编辑史》

材料二  《福报》的宗旨是“欲以开风气,广见闻,速变通,强国势。” ……《广仁报》的内容有论著、时事新闻、地方要闻、中西译述、杂谈等。论著多以外患日急,非变法维新不能挽救为中心问题,意在唤起国人发愤图强,开通风气。                                     --汤志钧《戊戌变法史》   

材料三  中国近代的办报活动,如果从1815年创办《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算起,最初的六十年,没有一份报纸或期刊是由中国人创办或主持的。……从1874年到1895午的二十年间,中国人自办的报刊总共只有十种……除了香港地区清政府鞭长莫及外,其他地方中国人自办的报刊在专制政权的压制下,寿命都很短暂。……1895年堂堂中华帝国在甲午战争中竟败于东洋“岛夷”之手,这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刺激太大了,他们在各地组织学会,采取办报刊、设学堂等办法鼓吹“变法图强”。                                   --姚福中《中国编辑史》

材料四   1909年,于右任在上海租界创办《民呼日报》。该报以“实行大声疾呼,为民情命”为宗旨,揭露清政府统治的腐朽黑暗,革命色彩鲜明。内容分言论、纪事、丛录三部分,辟有社说、专论、诗话、艺苑等栏,并配合时事新闻,登载有关政治、时事、社会生活的图画,以讽刺画为主,行销盛广。   

材料五   《新华日报》是我们党在国民党统治区所办的一个公开的日报,它经历了整个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初期。在九年多的时间里,它在国民党统治区帮助党教育了整整一代青年,为党争取了广大人民群众,影响是很大的。……国际上,从欧美各国政府到各种政治势力都是从《新华日报》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的。世界各国的共产党,……也是从《新华日报》来了解中国革命进程及其经验的。  

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述19世纪末中国办报的特点。(3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的成因。(4分)

(2)分别说明材料二、四、五中报刊在当时所产生的不同作用。(4分)

试题详情

30.下列是对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时期奋斗历程进行概括性的一组词语,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

B.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日出东方

C.灯塔指引→日出东方→星火燎原→进京赶考→力挽狂澜

D.星火燎原→灯塔指引→日出东方→进京赶考→力挽狂澜

试题详情

29.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发现:中共中央驻地先后有着“上海---瑞金---延安---西柏坡---北平”

的变化,它也反映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下列相关表述中,错误的是        (   )

A.从上海到瑞金,有利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B.从瑞金到延安,有利于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转变

C.从延安到西柏坡,反映了解放战争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D.从西柏坡到北平,反映了工作重心由乡村到城市的转移

试题详情

28.1944年,毛泽东批示将《甲申三百年祭》(郭沫若总结李自成起义教训的著述)印成单行本作为中共

整风文件;1949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

两者的相似之处在于                                 (   )  

A.吸取农民政权迅速败亡的教训        B.反映出中共即将成为执政党

C.体现中共领导人重视党风建设        D.着眼于建立预防腐败的机制

试题详情

27.毛泽东于1948年8月接见华野特种兵纵队司令员陈锐霆等人时高兴地说:“解放战争好象爬山,现在我

们已经过了山的坳子,最吃力的爬坡阶段已经过去了。”当时解放战争的形势是       (   )                     

A.人民解放军刚刚粉碎敌人对陕北、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B.刘邓等三路大军正挺进中原,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C.人民解放军即将与国民党军主力进行战略决战

D.人民解放军即将发起渡江战役,解放全中国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