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55590  355598  355604  355608  355614  355616  355620  355626  355628  355634  355640  355644  355646  355650  355656  355658  355664  355668  355670  355674  355676  355680  355682  355684  355685  355686  355688  355689  355690  355692  355694  355698  355700  355704  355706  355710  355716  355718  355724  355728  355730  355734  355740  355746  355748  355754  355758  355760  355766  355770  355776  355784  447348 

15.下列有关隋唐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激轮转”,发明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翻车

B.“海上霸王”,能制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

C.“千峰翠色”,越窑青瓷中出现了极品秘色瓷

D.“灯火不绝”,一些繁华的大城市出现了夜市

试题详情

14.唐玄宗时有一位读书人决定参加科举考试以求取功名,有人给他以下建议,对下列观点的分析正确的有

①进士录取率较低,但录取后很受器重  ②如果武艺超群、熟读兵法,报考武举科

③如果对自己比较自信,可以“自荐”求官 

A.①说法正确,②③说法不正确    B.②③说法正确,①说法不正确

C.①②说法正确,③说法不正确    D.①②③说法都正确

试题详情

13.西方学者称科举制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是“世界各国中用于拔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这主要是因为科举制度

A.有利于扩大封建统治基础   B.将读书与做官联系起来,可以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

C.利用考试的办法选拔各级官吏,有利于公平竞争

D.营造了尊师重教、勤奋学习的社会氛围

试题详情

12.《隋书》记载,隋炀帝时牛弘引(刘)炫修律令。刘炫曰:“……往者州唯置纲纪,郡置守丞,县唯令而已。其所具僚,则长官自辟,受诏赴任,每州不过数十。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从这段材料中可以反映出

①官吏选拔制度发生变化     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③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④相权的不断增强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试题详情

11.2009年6月14日,是我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国家文物局组织了“走进历史,感知文明”活动,一批文物保护志愿者实地考察了我国现存的一些石窟艺术宝库。下列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A.石窟艺术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并留下的文化瑰宝

B.龙门石窟佛像具有中原文化的特征

C.敦煌莫高窟内大多是佛教特别盛行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作品

D.敦煌壁画《胡旋舞》能体现出受周边地区影响的艺术特色

试题详情

10.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盛行面食,且品种丰富,如馒头、油炸饼、胡饼等,其中胡饼深受内地人的喜爱。出现这些状况的原因是

①商品经济活跃;②民族融合加深;③水碓、水磨广泛使用;④国外粮食作物引进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试题详情

9.秦皇汉武等古代帝王都曾到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所群神之功。这表明,帝王泰山封禅的主要用意在于

A.炫耀文治武功  B.祭祀天地神祗   C.神化君主统治   D.报答天地之恩

试题详情

8.通过下列徐州出土的汉朝画像石我们可以推断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A.开始使用曲辕犁耕作      B.牛耕已在淮河流域出现

C.汉朝绘画理论已经成熟     D.棉纺织业有了较大发展

试题详情

7.古代中国丝绸之路的开通和近代西欧新航路的开辟

A.都改变了世界经济贸易格局      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C.都促进了文明的交流         D.都体现了强烈的传教精神

试题详情

6.《二十四孝图》为我们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埋儿奉母》是其中之一,讲述东汉郭巨为供养母亲而准备埋亲儿,却因此巧得黄金的故事。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儒家伦理思想对人性的压抑  

B.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应全部抛弃

C.是对人性善良的曲解 

D.反映了传统文化的糟粕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