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5、洪秀全主张平分“天下田”,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二者主张的相似点是
A.反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C.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D.土地国有和绝对平分产品
4、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写到: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中国的专制主义”成为了中国社会发展的“锁链”是在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3、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2、西周用鼎陪葬的制度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据最新考古发掘表明,春秋时期诸侯墓葬中也有九鼎的现象,这种情况体现的本质特点是
A.冶铸业制鼎的规模扩大 B.奴隶主越来越奢侈腐化
C.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D.天子与诸侯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
1、下列我国早期政治制度中,体现了“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的精神的是
A.分封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33.(13分)唐太宗知人善任,他认为“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令臣下“广开耳目,求访贤哲”。他用人不避仇怨,不拘门第、民族,兼收并用,量才授职。这就使唐朝初期人才济济,为政治的清明创造了重要的条件(4分)。唐太宗虚怀纳谏,朝臣进谏如风。这些保证了政治的清明和减少了决策失误(2分)。开明的民族政策:贞观初,唐太宗打败东突厥,俘获颉利可汗,灭东突厥。对其降众,他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在不改变原有的部落组织、风俗的情况下,设都督府管辖,仍以突厥贵族为都督、将军;唐太宗政府在依附于西突厥的高昌故地,设置安西都护府;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带去大批精美的手工艺品和多种生产技术、医药书籍,大大有利于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6分)以上措施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稳定和社会秩序的安定,为唐初的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1 分)
32、(15分)(1)变化:①汉代:江南地区人口稀少,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几乎没有商业活动,贫富分化不严重;
②东晋南朝时:江南人口增加较多,大量土地被开垦出来,物资交流发展,贫富分化加剧。(2分)
(2)原因: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②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安定;③统治者的政策比较宽松,推行劝课农桑、奖励耕织等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④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⑤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⑥北方粟、麦旱田作物南移;等等。(只要答到其中4点即可得4分)影响:①促进了江南经济进一步开发,加快了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步伐。(或: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打下了基础); ②为隋唐统一和经济繁荣创造了条件;③改变了我国人口分布的状况。(只要答到其中2点即可得2分)
(3)基本前提条件:①稳定的社会环境;②正确的政策;③先进的科技;④处理好民族关系;⑤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3分)。(只要答到其中3点即可得分)
4)积极影响:①人口流动和地区交流,带来了先进生产力和劳动力,促进闭塞、贫困、落后地区的开发;②促进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先进文化的传播;③促进交通道路的畅通和新兴城镇的兴起与繁荣。(4分)(可联系各地实际通过实例来说明)
31.(12分) ①主要着眼于对个人品质的评价,忽略了对变法社会客观效果的考察,因此不能全面地评价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3分) ②肯定了变法富国强兵的实际作用,否定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及变法对奴隶制统治秩序的破坏作用。但是,评论者的基本立场是肯定商鞅法。(3分) ③着眼于变法取得的政治、经济两方面的实际效果,看到了变法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与材料二不同的是肯定了变法所建立的新秩序。(3分) ④应主要着眼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根据生产力的性质考查其社会变化的意义。如“庶人之富者累巨万”反映了变法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3分)
1-5.BABAB 6-10 CDBCC 11-15.BDDCB 16-20.CBCCA 21-25.ADBDB 26-30.CADCA
33.(13分)从用人、纳谏、开明的民族政策三方面说明“贞观之治”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