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55634  355642  355648  355652  355658  355660  355664  355670  355672  355678  355684  355688  355690  355694  355700  355702  355708  355712  355714  355718  355720  355724  355726  355728  355729  355730  355732  355733  355734  355736  355738  355742  355744  355748  355750  355754  355760  355762  355768  355772  355774  355778  355784  355790  355792  355798  355802  355804  355810  355814  355820  355828  447348 

18.自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仁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也出现在江南其他一些城市。这种现象出现反映了:

A生产力的发展    B粮食产量增加富裕了一定的劳动力

C劳动力专业化出现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

试题详情

17.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林居漫录》)导致这种社会巨变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封建制度的衰落  C. 受西方文明的影响 D.民主思想影响

试题详情

16.平遥是著名的“晋商”的发源地之一。清代道光四年(公元 1824 年),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日升昌”票号在平遥诞生。三年之后,“日升昌”在中国很多省份先后设立分支机构。 19 世纪 40 年代,它的业务更进一步扩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从上述材料中我们不能得出的结论的是

A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有了新的发展       B 晋商对外国资本有一定抵制作用

C 山西是近代中国的经济重心         D 汇兑事业在中国开始发展

试题详情

15.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试题详情

14.日本新首相安倍晋三欲访华,回顾中日关系,从下图你可以得到的最准确信息是               A结束两国之间的不正常状态,建立了外交关系。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

B. 为两国发展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C.中日文化同出一脉 D.美国与中国关系改善带动中日关系发展     

毛主席向田中角荣赠送《楚辞集注》

试题详情

13.胡锦涛:“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中国人民的巨大民族觉醒、空前民族团结和英勇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上述材料表明了

A.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是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

B.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是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

C.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是胜利的根本原因

D.苏美对日作战,对中国的有力配合,是中国抗战胜利的外因

试题详情

11.1971年,当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时,毛泽东感慨地说:"不要忘了,是非洲的穷朋友们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这表明: A,两极格局瓦解          B,第三世界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加强 C,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崩溃 D,中国政治,经济的国际影响增强 12.胡锦涛主席在中非友好合作论坛峰会开幕式上讲到:"共同的命运,共同的目标,把我们紧紧团结在一起."共同的命运和目标是指

:①都遭受过列强的殖民侵略 ②都曾为民族独立而斗争 ③都曾是二战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战场 ④都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都面临着严峻挑战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试题详情

10.“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奠定基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试题详情

9.“君等四年以来之国耻纪念,至今仍有一线之良知、半腔热血存焉否乎?如有存也,请父告其子,姊告其妹……毋忘此国耻纪念日”。这集中体现了五四运动的哪种精神

  A.科学   B.自由   C.民主   D.爱国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