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55704  355712  355718  355722  355728  355730  355734  355740  355742  355748  355754  355758  355760  355764  355770  355772  355778  355782  355784  355788  355790  355794  355796  355798  355799  355800  355802  355803  355804  355806  355808  355812  355814  355818  355820  355824  355830  355832  355838  355842  355844  355848  355854  355860  355862  355868  355872  355874  355880  355884  355890  355898  447348 

20、张籍的《贾客乐》:“金陵向西贾客多,船中生长乐风波。……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姚合《庄居野行》:“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从唐人的这些诗句中,可以反映出

A.唐朝出现盛世局面          B.唐朝的商业繁荣与发

C.政府鼓励商业的发展         D.金钱至上的社会道德风尚

[解析]B

从材料中的“金陵向西贾客多”、“ 夜夜算缗眠独迟”、“ 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表述中可以明确判断,唐人的这些诗句是反映唐朝的商业繁荣与发展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60分)

试题详情

19、1872年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4周年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宣言》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下列能说明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①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   ②中国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③十月革命胜利后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④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A

“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是指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各国的政体具体实际相结合。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国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都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两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取得的成果。

试题详情

18、2007年6月,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开平碉楼主要由近代旅美、旅加华侨兴建。据统计,1921年至1931年开平共建碉楼940座,占总数的51.2%,而1932至1942年,开平只建碉楼114座,占总数的6%。1932至1942年碉楼兴建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①日本对华侵略的不断加深         ②欧美国家对中国进行经济封锁

③西方国家经济萧条            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衰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    此题的能力要求较高。       

解答本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时间跨度:1932至1942。在这一时间段日本开始了局部侵华与全面侵华,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美国没有对中国进行经济封锁。

结合材料可知开平碉楼主要由近代旅美、旅加华侨兴建,旅美、旅加华侨都是在外国求生的中国人,这些人不是民族资本家,故而1932至1942年碉楼兴建急剧减少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衰退无关。

试题详情

17、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图中横坐标表示其阶段特征。下面是四名同学分别在2、3、5、6处填写的文字说明,正确的一组是

A.进一步发展、黄金时期、形势逆转、下降         

B.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曲折发展、萎缩

C.进一步发展、迅猛发展、再创辉煌、下滑 

D.艰难起步、进一步发展、萎缩、陷入绝境

[解析]B

本题是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生的历程,要求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在图中进行准确定位。

试题详情

16、茅盾的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相信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以下对这段描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②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③中国的自然经济完全瓦解     ④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选C    排除③即可。

自然经济在近代中国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材料中只能反映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自然经济完全走向解体是在建国初期。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家族手工业的破产(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都是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

试题详情

15、在决定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的时候,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美国同新欧洲的关系非改变不可”,“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可以维持的伙伴关系,从而共同合作。”尼克松这段话反映出

A、 西欧在二战后普遍衰落,美国加紧对其控制         

B、西欧与苏联关系改善,动摇了北约组织

C 、欧共体成立并壮大,迫使美国调整对外政策 

D、 苏联东欧剧变,美国有机可乘

[解析]C    题中信息提示“美国要同欧洲合作”。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3年欧共体不断发展壮大,这迫使美国调整政策,寻求和西欧合作。A项是发生于二战后初期,不是在7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相符合;

B项说法明显不对;D项也不符合史实,苏东剧变是发生于20世纪90年代,不是在70年代。

试题详情

14、一位学者认为:“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存活

能力的其它体系。”并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

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

应出现于何时?

A.英国光荣革命成功时          B.两极格局的确立 

C.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时      D.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后

[解析]D 

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走向解体,世界性的意识形态(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斗争不再存在。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