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55754  355762  355768  355772  355778  355780  355784  355790  355792  355798  355804  355808  355810  355814  355820  355822  355828  355832  355834  355838  355840  355844  355846  355848  355849  355850  355852  355853  355854  355856  355858  355862  355864  355868  355870  355874  355880  355882  355888  355892  355894  355898  355904  355910  355912  355918  355922  355924  355930  355934  355940  355948  447348 

5、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广东人民抵制洋货                B.《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C.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         D.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

试题详情

4、雨果曾经说过:“它汇集了一个民族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为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亚洲文明的倩影。……这个奇迹现已不复存在。”“奇迹现已不复存在”这与哪次侵华战争有关?(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试题详情

3、《海国图志》在国内没有引起太大反响,只印了千册左右,而就在佩理到日本的1853年,日本人开始翻印《海国图志》,一共印刷了15版之多,1854年日本翻印该书60卷,士人争相购读,以后多次再版。而该书在中国印量很小,影响有限,这说明中日两国(  )

A.社会危机的程度不同              B.变法图强的方针不同

C.变革的社会基础不同              D.对西方文化的认识不同

试题详情

2、1856年,常住上海的外国人总数为200多人,但当年仅英国领事处理的案件就有503起,共有630个英国人(次)涉案。此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  )

A.上海社会治安状况混乱           B.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高涨

C.领事裁判权使其为所欲为         D.英国人法律意识淡薄

试题详情

1、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于庚子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的1860年应是(  )

A.辛酉年              B.庚申年         C.壬戌年         D.己亥年

试题详情

28、(18分)鸦片战争后,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根据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地点
创办人
企业名称
上海
方举赞
发昌机器厂
广东
陈启沅
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
朱其昂
贻来牟机器磨坊

  材料二

 材料三        鼓吹实行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的刊物

创办时间
创办人
刊物名称
1896年
梁启超
《时务报》
1896年
胡璋
《苏报》
1897年
严复
《国闻报》
1905年
孙中山
《民报》

材料四        1912年--1913年参加国会大选的主要政党

党名
发起人
在议会中所占席位
政治派别
国民党
宋教仁
392
革命派
共和党
黎元洪
176
旧官僚
统一党
程德全
24
旧官僚
民主党
汤化龙
24
立宪派

(1)材料一中的民族企业与明代“机房”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2分)材料二反映了民族企业发展的什么特点?(2分)

(2)分析材料二与材料三的内在联系。(3分)

 (3)根据材料四指出,民国初年中国出现了怎样的政治局面?(2分)说明了什么?(2分)

 (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经济、政治的发展趋势,(4分)并分析这些趋势没有变成现实的原因。(3分)

江西省玉山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试题详情

27、(18分)

材料一  有一本书这样记述:“……60卷,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 

材料二  “……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

 --《曾文正公全集》

材料三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四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1)材料一中的“林尚书”指谁?(2分)

  (2)材料一、二、三、四的主张分别是什么?(8分)        

  (3)材料三指出了洋务运动的哪一致命弱点?材料三在学习外国问题上比材料二有什么进步?(4分)

 (4)材料四所说的“变官制”是什么意思?它和材料三中的哪一句意思相同?(4分)

试题详情

26、(14分)1789年起,每逢总统就职典礼的全国性日子,人们都要赋予为合众国作出奉献以新的意义。

   在华盛顿就职时,人民的任务是创立和熔铸成为一个国家。

   在林肯就职时,人民的任务是维护这个国家,使它避免从内部发生分裂。

   今天,人民的任务是挽救这个国家及其制度,使它避免因外部因素而瓦解。

8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由命中注定的恐惧而停止时,我们已经证明这不是真的,我们曾处于恐惧之中--但是我们采取了行动。我们迅速、大胆、果断地采取了行动。

后来的这若干年一直是生机勃勃的年代--是这个民主国家的人民获得丰收的年代。因为这些年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安全,而且我希望,也带来了更好的认识即生活的理想是物质以外的东西来衡量的。对我们的现在和未来而言,一个民主国家的这段经历是重要的;它成功地渡过了国内危机;它抛弃了许多邪恶的东西;它根据持久的路线建立了新的结构。而通过所有这些,它坚持了民主的实质。                      -罗斯福总统第三任就职演说(1941年1月20日)

请回答:

  (1)华盛顿和林肯就任总统职务前后,他们分别采取什么重大措施来完成“人民的任务”?

(4分)

 (2)罗斯福为什么说八年前(1933年),美国曾处在“恐惧之中”?为摆脱“恐惧”,完成“人民的任务”,他们采取了哪些重大的举措?(6分)

(3)归纳林肯和罗斯福执政时期顺利完成“人民的任务”的相同原因。(4分)

试题详情

12、下列有关20世纪80年代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原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加强与邻国的经济合作                B、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

   C、利用本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D、推行国营经济与私营经济共同发展的政策

  13、2008年11月15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标志着几十年来北美洲、欧洲和日本决定全球经济的垄断地位出现转变。参加这次华盛顿会议的国家包括世界成长最快的国家--中国、印度以及南非等国。下列不属于印度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的是

   A、实行“不均衡增长”战略             B、推行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共同发展的政策

   C、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                  D、实行经济改革

  14、“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依据材料判断,禁烟运动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

   A、整肃吏治,消除官场的腐败           B、减少白银外流,缓解政府财政危机

   C、整顿海防,打击英国的入侵           D、打击鸦片走私,增加政府外贸收入

  15、在近代中国,协定关税特权逐步为西方列强共享,反映这一过程的条约包括

  A、《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B、《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C、《望厦条约》《黄埔条约》《辛丑条约》     D、《黄埔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16、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它

   A、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C、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D、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17、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这表明他主张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18、当甲午中日战争正在进行时,恩格斯就预言:“中日战争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或逐渐地革命化。”其中的“革命化”是指

   A、将引起中国社会性质发展根本变化    B、将发生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

   C、民族资本主义将会进一步发展         D、中国将进一步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19、导致近代中国人由学习西方“器物”转向学习西方“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不断走向科学

   D、中国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

 20、鸦片战争前的清政府由理藩院代管外交;鸦片战争后,被迫设立“五口通商大臣,办理对外事宜;1861年设立的总理衙门,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对上述材料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列强侵略导致清政府外交政策发生变化

   B、中国由传统理藩外交转向近代外交

   C、延缓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进程

   D、加强了清政府与外国的联系

  21、下列关于清政府“预备立宪”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其目的是遏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

   B、清政府确定了立宪时间并信守承诺付诸实践

   C、《钦定宪法大纲》反映了君主立宪的改革方向

   D、“皇族内阁”的设立使清政府陷于空前孤立的境地

  22、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

   A、实业救国      B、工商皆本      C、重利轻义      D、重商轻农

  23、近代中国曾出现了许多刊物,其中部分存在时间较短,影响也不大,但期刊的名称却反映出了新朝代气息。例如:曙光、新社会、进步青年、新气象、新生、新中国、自由、新妇女等。这些刊物名称表达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的主旋律是

   A、爱国主义      B、民族科学      C、追求真理      D、平等进步

  24、史学界把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称为近代化运动,因为它们都要求

   A、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B、民族和科学

   C、彻底废除旧制度                       D、发扬新思想,弘扬新文化

  25、“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以上这副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保路运动      B、五四运动      C、五卅运动      D、一二·九运动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试题详情

11、下列有关亚洲经济发展速度很不平衡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①从时间上看,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不如七八十年代发展速度快

②从地域上看,中间发展慢,两边发展快

③从国家性质上看,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快,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慢

④从政策上看,开放的国家快,闭关的国家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