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55782  355790  355796  355800  355806  355808  355812  355818  355820  355826  355832  355836  355838  355842  355848  355850  355856  355860  355862  355866  355868  355872  355874  355876  355877  355878  355880  355881  355882  355884  355886  355890  355892  355896  355898  355902  355908  355910  355916  355920  355922  355926  355932  355938  355940  355946  355950  355952  355958  355962  355968  355976  447348 

25、

          

图一:皇帝玉玺                  图二:陶片

(1)  图一和图二分别代表着中西政治文明的不同走向,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4分)

(2)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一代表的政治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是什么?这一制度有何主要特点?(4分)

(3)  简要分析两种不同特色政治文明形成的地理和经济因素?(4分)

试题详情

24、“要是没有听过这部壮丽的作品的话,那么你这一生可以说是什么作品也没有听过”,这是恩格斯对《命运交响曲》的评价。这部伟大的作品的作者是(  )

  A、德彪西        B、李斯特          C、莫扎特          D、贝多芬

试题详情

23、1998年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认为邓小平为中国教育作出重大贡献的占89%,这主要因为邓小平①对教育战线进行拨乱反正,恢复高考,②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③提出“三个面向”④提出“教育大跃进” (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试题详情

22、“XXX,教授。1950年1月生,1968年中专毕业,1969年作为知识青年至黑龙江上山下乡。1978年3月考进厦门大学经济学系;1982年2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统计局工作;1985年进入江西财经大学任教……1998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国际金融博士学位;1996年至199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该段个人履历反映了(  )

  A、大跃进时期的教育对该人的成才起了积极作用

  B、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为该人人生的转折提供了机遇

  C、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对该人成长教育至关重要

 D、《义务教育法》保障了该人少年时期的受教育权利,为后来的深造打下了基础

试题详情

20、20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具有世界意义

试题详情

19、陈独秀号称“文化伟人”、“政治名人”对近代中国曾产生过重大影响。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动也”。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

  A、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        B、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

  C、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        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

试题详情

18、恩格斯对一部著作的评价是:“……写得简直好极了。目的论过去有一个方面还没有被驳到,而现在被驳倒了。此外,至今还从来没有过这样大规模地证明自然界的历史发展的尝试,而且还做得这样成功。”列宁评价这部著作的作者:“推翻了那种把动植物种看做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题干材料描述的著作及其作者应该是(  )

  A、《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牛顿               B、《物种起源》,达尔文

  C、《创造亚当》,普朗克                      D、《天演论》,严复

试题详情

17、下列文化现象与城市经济和工商业发展无密切关系的是(  )

  A、南宋的“残山剩水”文人画          B、世俗画的出现

  C、明代书法更加强调个性化创造        D、明清之际批判思潮的出现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