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7.请回答: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司马光对科举考试内容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主张?(6分)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司马光所说“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指的是什么?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4分)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兴学校、变科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
26.(1)、概括材料所反映出的唐代商业发展的情况(4分)
(2)、依据材料,指出该诗所记录的社会政治经济现实。(4分)
(3)、从材料中你能看出哪些历史信息?(4分)面对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唐宋政府依旧实行什么经济政策?为什么?(4分)
25.请回答:
(1)材料一中,汉唐与清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2)依据材料二,韩国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哪些内容?对本国产生了什么影响?(5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如何认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2分)
24.嘉庆、道光年间,清朝由盛转衰,渐呈末世景象。当时有人指出,当今天下财富,“上不在国,下不在民……淫侈愈甚,积于官吏,而兼并于大商,此国与民所以贫困也。”以下评述不正确的是
A. 清朝官吏腐败,贪污盛行 B. 商业的发展是导致吏治腐败的根源
C. 官吏贪污严重,影响国计民生 D. 封建专制制度没落,加剧官吏腐败
23.某班下课后,黑板上还留有历史教师的一些板书字眼,如下图所示
人丁→土地、财产 实物→货币 繁→简 ![]() |
以此判定,教师讲授的与板书内容有关的应是
A.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的基本特点
B.中国古代经济政策实施的具体做法
C.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演变的主要趋势
D.我国封建社会税费改革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22.我国古代封建王朝进行对外贸易时,普遍表现为政治动机大于经济动机。导致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统治者好大喜功 B.当时交通不便 C.中国本身物产丰富 D.自然经济占主导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