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55851  355859  355865  355869  355875  355877  355881  355887  355889  355895  355901  355905  355907  355911  355917  355919  355925  355929  355931  355935  355937  355941  355943  355945  355946  355947  355949  355950  355951  355953  355955  355959  355961  355965  355967  355971  355977  355979  355985  355989  355991  355995  356001  356007  356009  356015  356019  356021  356027  356031  356037  356045  447348 

8.《二十四孝图》为我们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埋儿奉母》是其中之一,讲述东汉郭巨为供养母亲而准备埋亲儿,却因此巧得黄金的故事。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是(  )

A.反映了儒家伦理思想对人性的压抑

B.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应全部抛弃

C.是对人性善良的曲解

D.反映了传统文化的糟粕

试题详情

7.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大宴群臣,博士齐人淳于越主张效仿古法,分封皇子、功臣为诸侯。他的主张在当时(  )

A.符合统一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B.借鉴了西周的经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实施后造成地方势力增长,产生王国问题D.引来杀身之祸,秦朝思想文化专制的加强

试题详情

6.在“国学大师”文怀沙先生书房内有一块匾额,匾额上有“正、清、和”三个大字,这三个字体现了老先生对传统文化的崇尚。下列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

A.正、清、和分别是道、佛、儒的精神内涵 B.正、清、和分别是法、佛、道的精神内涵

C.正、清、和分别是儒、道、佛的精神内涵D.正、清、和分别是法、道、儒的精神内涵

试题详情

5.墨子说:“尽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引文反映了战国时期(  )

A.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困苦         B.农夫地位低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C.铁器牛耕推广,奴隶主役使奴隶开荒      D.生产方式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试题详情

4.史学家钱穆认为“新军国”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运动的共同后果,“新军国”的主要特点是(  )

A.结束长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         B.确立土地私有,发展封建经济

C.加强军事力量,推行“尊王攘夷”    D.新旧制度交替,促进富国强兵

试题详情

3.《诗经·大雅》记述分封制“大邦维屏”,主要反映了(  )

A.西周王室对大诸侯国实行的是直接统治    B.大诸侯国在维护西周统治上有重要作用

C.大诸侯国实力的发展导致了王室的衰微    D.分封制导致了大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战争

试题详情

2.史学家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转移。”此处“都邑之移转”应是指政治中心(  )

A.自东方而移至西方           B.自西方而移至东方 

C.自南方而移至北方           D.自北方而移至南方

试题详情

1.我国古代受科技水平和计时手段的限制,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其中“四更”与时钟的对应是(  )

A.21点-23点        B.23点-1点         C.1点-3点          D.3点-5点

试题详情

36.(30分)简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顾炎武是清代学术的开山之祖。……他一生激烈批评空谈心性、剿说玄理的虚芜之论,坚决反对雕琢辞章、缀辑故实的无用之学,……他主张以“修已治人之实学”,代“明心见性之空言”,强调学问不仅要修诸身心,更要达于政事。

--魏长宝《顾炎武与乾嘉学派》

材料二  考证学在清代中叶达到了顶峰,它完全主导了中国的学术界。……清代学者对丰富的中华文化遗产重新作了评估和整理,但没有建立什么新的思想成分,或者说没有创立什么重要的哲学学派。他们是中国文化的勤勉尽心的解释者和整理者,但不是创造性的建设者。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第6版

材料三  王国维在提到龚自珍、魏源所代表的学术转型时,就精辟地概括说:“龚魏二氏实际上承乾嘉专门之学,而有清初诸老经世之志”,不过,从根本上说,他们……体现了一种新的学术追求。

--《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四  泰西自十五世纪文学复兴以后,学者犹不免涉于诡辩,陷于空想。自倍根(注:弗兰西斯·培根)兴而始一矫之。有明末叶,正中国之诡辩空想之时代也。及时之亡,顾、黄、王、颜、刘诸子,倡实践实用之学。得其大者,(乾嘉)…诸君,同时蔚起,各明其一体。其时代与倍根同,其学统组织之变更,亦颇相类。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材料五  李鸿章说:“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麋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万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今日喜谈洋务,乃圣之时。……公等可不喜谈,鄙人若亦不谈,天下赖何术以支持耶?中国日弱,外人日骄,此岂一人一事之咎!过此以往,能自强者尽可能自立,若不自强则事不可知。”他希望“士大夫留心经世者皆当以此为身心性命之学,庶几学者众而有一二杰出,足以强国而赡军。”

--苑书义《李鸿章传》

(1)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清初、清中叶、鸦片战争前后三个阶段的学术思想发展的特征(6分),它们在思想发展上面临的共同阻力是什么?(2分)

(2)材料三中“新的学术追求”具体含义指什么?(2分)简述其背景。(6分)

(3)梁启超曾总结清朝中期的学术发展,誉之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时代”。据材料二、四和所学知识,对梁的观点进行评述。(6分)

(4)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材料五,说明19世纪中期以来李鸿章的思想认识有哪些新发展?(6分)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他的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最大影响是什么(4分)

试题详情

35.下列哪一事件发生后,蒋介石开始掌握国民党最高军事权力?         (    )

 A.中山舰事件   B.整理党务案    C.北伐战争   D.迁都南京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