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55944  355952  355958  355962  355968  355970  355974  355980  355982  355988  355994  355998  356000  356004  356010  356012  356018  356022  356024  356028  356030  356034  356036  356038  356039  356040  356042  356043  356044  356046  356048  356052  356054  356058  356060  356064  356070  356072  356078  356082  356084  356088  356094  356100  356102  356108  356112  356114  356120  356124  356130  356138  447348 

6. 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近代前期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

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B.争取民族独立,反对外来侵略

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势力    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试题详情

5.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辞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A.思想观念   B.军事技术   C.经济组织   D.教育制度

试题详情

4.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

   A.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   B.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

   C.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   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

试题详情

3.鲁迅在《阿Q正传》里说:“(赵秀才和假洋鬼子)他们想而又想,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官。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这说明(    )

A.革命已经深入人心,地主和旧官僚已开始资产阶级化

B.除了少数人外,未庄人对于革命的真正意义了解不清

   C.革命从城市向农村全面扩展,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D.只是形式上的革命,辛亥革命存在着失败的潜在危机

试题详情

2. 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杜威在写给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在当时的中国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

A.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B.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进入了新阶段

试题详情

1.毛泽东在评价新文化运动时说:“他们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所谓坏的就是绝对的坏,好的就是绝对的好,一切都好。”这段话指出运动的缺陷是(  )

A.一味崇拜西方文化抹煞传统文化    B.脱离了当时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C.倡导资产阶级民主否定马克思主义   D.没有走上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试题详情

15.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本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国人之游欧洲者 ,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用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A.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B.总结中国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

C.评价洋务派的活动           D.比较中日近代化的异同

试题详情

14.鲁迅曾说:“‘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几句话,便是学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要新本领旧思想的新人物,驼了旧本领旧思想的旧人物,请他发挥多年经验的老本领。一言以蔽之:前几年谓之“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几年谓之“因时制宜,折衷至当”。--鲁迅对近代中国某些现象的评价 

A. 道出了洋务运动的主旨为了维护中华文明

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不能说是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C. 洋务运动三十余年使中国发生了质的变化,是中国近代化的开始

D. 认为当时中国仍未找到真正的救国之路

试题详情

13.19世纪60、70年代,中国人长期信奉的“天圆地方”的地理观被彻底否定,人们终于认识到地圆学说的正确性。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

A.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B.“天朝上国”观念的破灭

C.洋务运动的推动   D.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