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首先要看它是否有利于
A.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 B.把革命理论变为现实
C.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D.维护新生政权的权威
2.下列哪项不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
A.把大中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B. 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
C.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D. 生活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背景是 ①苏维埃急需恢复遭到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 ②英美等国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支持叛军扼杀苏维埃共和国 ③国内战争爆发,苏俄面临着严重的政治、经济形势 ④人民不满情绪与日俱增,频繁发生暴动 ⑤苏维埃没有能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④⑤ D.④⑤
2.“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_________的颁布
(2)主要表现
政治上: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干部职务终身制;对领袖的个人崇拜。
经济上:①优先发展_________,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发展提供资金。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_____经济,建立相对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的经济体系。②推行农业_______运动。
(3)作用
积极方面:①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____________体制和新型的________模式。(探索和创新)②迅速实现了国家________,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严重弊端:①片面发展_________,导致农业、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②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太多,挫伤_______生产积极性。③长期执行___________,严重削弱____________,制约经济持续发展。④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1.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异同
比较项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新经济政策 |
|
不 同 点 |
直接目的 |
战胜国内外敌对势力 |
解决严重的_____和_____危机 |
实质 |
排斥_____和__________关系,尝试“共产主义”,用单纯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 |
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
|
主要内容 |
农业 |
实行_____________ |
以固定的_______代替余粮征集制 |
工业 |
实行_____________ |
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旧归国家所有;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营经济) |
|
商贸 |
取消___________ |
允许自由贸易,恢复_____流通和商品交换 |
|
分配 |
实行_________________ |
废除实物分配制,实行按劳分配 |
|
政治影响 |
战胜了国内外敌人,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
巩固了__________和苏维埃政权 |
|
经济效果 |
侵犯了农民的利益,引起工农群众的不满,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
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探索了一条适合俄国向__________过渡的正确道路。 |
|
相 同 点 |
前提 |
都掌握了国家政权和经济命脉 |
|
目的 |
主观目的:都是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 根本目的:都是巩固政权 |
||
内容 |
都涉及农业、工业、商贸和分配等内容 |
||
结果 |
都起到巩固_______的作用 |
上海是近代以来中国发展变化最大的城市。试观察下列各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以来上海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并说明这些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开埠之前--“舳舻相接,帆樯栉比”,这里已不再是渔村
[材料二]20世纪初--坚船利炮庇护下的冒险家乐园
一 二
[材料三]20世纪三四十年代--欧风美雨中的万国建筑博览
[材料四]浦东开发开放前--“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
三 四
[材料五]今天--璀璨夺目的东方明珠:两个世纪的对话
25.1978年以来,人们的流行语言发生了很大变化,表现得十分丰富多彩。下列各项中,对流行语言影响最大的是
A.新事物的影响 B.外来语言的影响
C.港台语言和各地方言的影响 D.改革开放的影响
24.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也在发生变化,其中不正确的是
A.信息化的发展改变人们传统生活方式 B.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节奏更加稳定
C、当今人们更加注重生活的质量 D.人们的语言更加丰富多彩 , 变化多样
23.中国因特网发展极其迅速,其主要原因是
A.政府大力支持 B.民间剩余资本的大力投资
C.科技的迅猛发展 D.人们的生产、生活已离不开因特网
22.我国城市化进程
A.必然带来巨大贫富分化 B.必然导致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C.分布上逐步出现分散化 D.会使城乡人口比例发生变化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