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三)特点(实质)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_________进行局部调整,利用_________的力量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
(一)背景
1.经济危机使美国陷入困境。
2.当时的美国胡佛政府基本延续传统的_________政策,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
3.1933年________当选为美国总统,开始推行新政。
(二)内容
1.主要内容:3R
_______(recover)----为失业者提供工作机会,使经济恢复运转
_______(relief)----救助大批失业者和贫民
_______(reform)----采取措施改善全国经济状况
2.具体措施
①整顿___________体系。
②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颁布《_______________》。
③用_______手段调整农业政策。
④加强救济工作,加强社会保障措施,推行“___________”,兴办公共工程。
⑤进行一系列社会立法:《全国劳工关系法》、“社会保险法”
(四)影响
1.政治危机严重:加深资本主义各国的社会危机,_______主义在一些国家(德国、日本)泛滥。
2.国际关系恶化: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_______的干预,加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罗斯福新政
(三)危机的特点
1.影响范围特别广:从地域范围看,由美国开始波及整个__________世界;从经济领域看,由_________扩展到工业、农业领域。
2.持续时间特别长:1929-1933年
3.破坏性特别大:经济领域,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下降了1/3以上,国际贸易减少了2/3;政治领域,加深各国社会危机,社会动荡不安。
(二)危机的表现
1.______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
2.______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
3.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锐减,很多人濒临破产。
(一)危机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_______制度的基本矛盾一-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具体原因:供需矛盾尖锐,贫富分化加剧,________投机过度。
3.政策原因:“__________”政策恶性发展的产物。
4.直接原因(导火线):美国华尔街股市______暴跌。
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5.从十月革命到20年代,苏联的经济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中可以得出基本历史结论是
A.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 B.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要为工农业恢复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D.要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24.以下有关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中,最全面和确切的是 (1)促进了当时苏联经济的高速增长 (2)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3)一度推动了苏联社会生产力发展 (4)从长远来看,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A.(1)(2)(3) B.(2)(3)(4) C.(1)(2)(4) D.(1)(2)(3)(4)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