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5.北宋政府设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这一措施的根本目的是
A.遏制地方官吏贪污腐化 B.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C.确保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 D.筹集用于议和的“岁币”
4.北宋派文臣做知州,设转运使、通判的实质是
A.削夺朝中大将的兵权 B.防止“陈桥兵变”重演
C.加强了皇权 D.防止了分裂割据
3.元朝时期,中央政府对辽阔的地域实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的措施是
A.实行行省制度 B.实行册封制度 C.实行三省六部制 D.设置理藩院
2.开创郡县制度和行省制度的朝代是
A.秦朝和唐朝 B.秦朝和隋朝 C.秦朝和元朝 D.唐朝和元朝
1.唐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这样做主要目的是
A.完善中央集权 B.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C.减少决策失误 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五)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皇权至上。 2.高度中央集权。 3.宗法等级观念影响
4.制度不断完善:两个趋势:
从中央来看:________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君主专制制度发展。
从地方来看: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中央集权,________分权。
(四)元加强中央集权
1.中央:设________为最高行政机关,行使宰相职权。
2.地方:实行____________。
评价:为我国以后的行政划分(省制)奠定了初步基础;加强了中央对_________的管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民族融合,加强了中央集权。
(三)宋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要注意分割相权、与削弱地方权力两方面)
1.措施
(1)收精兵(军事):收______,抽精兵,实禁军。
(2)夺其权(行政):a.______做地方长官,通判监督。b.制约宰相(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________,设__________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_______)。
(3)制钱谷(财政):小部分地方开支,余由中央掌控。目的:使地方失去割据的财政基础。
2.作用
a.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_____________的局面,巩固了封建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
b.造成了 “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___________和国家____________的局面。
(二)隋唐的三省六部制
1.职责:中书省--_______机构(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_______机构(审核政令);________--执行机构(执行政令).
2.作用:a.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_____,保证_____独尊。b.政治制度重大创造,后世历朝基本沿用。c.分工明确,提高了___________。
(一)汉武帝的集权措施
1.措施:①君主专制:置“_______”,成为朝廷的决策机构。“外朝”(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机构):逐渐成为执行机构。目的:为了削弱_______,加强皇权。②中央集权:a.设________,位卑权重,代表中央_______地方。b.“_________”,加强中央集权,解决了诸侯国问题。
2.影响:巩固和发展“________”的局面,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