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0、“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
纤足灭;阳历兴,阳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
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护法运动
9、在近代,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但后来又提出“物质文明不高,不足阻社会主义进行。”导致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B、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
8、我国早期的报刊业受到西人的影响而创办,大多集中在
A、京津地区 B、内地省份
C、沿海通商口岸 D、沿海与内地省份
7、下列事件(或社会现象)中,哪一件成为下杂志产生的直接原因:
A.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B.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推行“尊孔复古”
D.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锐意改革
6、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
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
中立党和维新党分别是指
A、顽固派和洋务派 B、洋务派和维新派
C、维新派和革命派 D、同盟会和共产党
5、“日本应神天皇十六年(即公元二八五年),五经博士王仁由百济至日本,
献《论语》十卷。” 这是史书上最早的一次儒家经典传入日本的记载,结合所
学知识,你认为对这一记载理解不正确的是
A、开启了儒学在日本的传播的局面 B、王仁应该是朝鲜人
C、朝鲜已受儒家文化影响 D、证明了儒学由中国传入日本的观点
4、叔孙通是汉初的儒生,史载"叔孙通儒服,汉王(刘邦)憎之。乃变其服,服
短衣,楚制,汉王喜"。刘邦称帝后,叔孙通受命为为汉朝制定朝仪,礼成后,
刘邦得意地说:"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这一转变说明
A、礼制有“定亲疏、别贵贱”的作用 B、汉初时,礼制已趋于世俗化
C、礼制由经学向社会推广 D、儒学已成为汉朝官方哲学
3、儒家经典把君子人格的修养和完成设计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
历练。在历史上,充分反映这一从个人到“家”、再到“天下”的一种层次扩展
关系的是,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2、下列引文,符合程朱理学思想的是
A、“夫盈宇宙者,无非物” B、“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C、“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D、“天,有形之大者也”
1、古代思想家孟子认为:使百姓有“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
可以无饥矣”。对孟子的上述言论理解最正确的是
A、土地平均化的倡导 B、“民本”思想的具体体现
C、“性本善”的外在反映 D、对封建生产关系的批判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