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7.“为问海夷何自航?或云葱岭可通大西洋……岛夷通市二百载,茫茫昧昧今安在?”魏源的这一诗句旨在说明 ( )
A.鸦片战争前中国对世界形势的茫然无知
B.外国商人经葱岭可以到达大清国
C.鸦片战争前,中国与西方通商已经有两百年之久
D.中西通商两百年以来,促进了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6.“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除荷虏,一代英雄。”“由秀才封王,主持半壁旧江山,为天下读书人顿增颜色;驱外夷出境,自辟千秋新事业,语中国有志者再鼓雄风。”以上两副对联评论的是
A.戚继光 B.郑成功 C.施琅 D.张自忠
5.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是极为神速”。这主要得益于( )
A.造纸术的重大改进 B.雕版印刷技术的推广
C.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D.文化市场的迅速扩大
4.《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唐都长安,而关中号称沃野,然其土地狭,所出不足以给京师、备水旱,故常转漕东南之粟。”此记载反映出 ( )
A.唐朝时南方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B.四川成为唐朝重要的粮食产地
C.唐朝时长安地区经常遭水灾旱灾 D.唐朝时长安地区经济日益萧条
3.美国学者伊佩霞指出:“20世纪前中国历史上任何其他时代相比(除了20世纪),初唐和中唐时的中国人自信心最强,最愿意接受不同的新鲜事物。……这个时期的中国人非常愿意向世界敞开自己,希望得到其他国家优秀的东西。”可印证该观点的史实不包括
A.玄奘西游 B.鉴真东渡
C.“新罗坊”的开设 D.波斯织法与图案风格的采用
2.西汉武帝时期,某人父亲与他人斗殴,其子帮忙用木棍去打人,不料却误伤其父。按照当时法律,殴伤父亲是应处枭首的死罪。廷尉张汤请教董促舒应如何处理。董促舒认为:父子是最亲近的,听说父亲与人斗殴,儿子自然紧张,要拿木棍去救护父亲,至于误中父亲并非本意,应该无罪释放。该段材料反映了西汉 ( )
A.严刑峻法的现象有所改变 B.执法过程开始渗透儒家伦理思想
C.儒学开始取得独尊地位 D.统治者强调和谐的统治理念
1.司马迁在《论六家要旨》中评论先秦时期的某一学派:“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若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逾越,虽百家弗能改也。”这一评论针对的是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
51、(1)
(2)
(3)
(4)
50.当前世界形成的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根源是( )
A.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B.苏联虽然解体,但美国难以独霸世界
C.世界政治力量结构呈现多极化 D.南南合作成功,第三世界力量壮大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