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1.(15分)
(1)写出CO2和Na2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某学生判断SO2和Na2O2反应能生成硫酸钠,你认为他的判断合理吗? ;
简要说明理由:
(3)该同学无法断定反应中是否有氧气生成,拟使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
(33题图)
装置中B的作用是: ;
D的作用是:
(4)为确认反应产物,请完成下列实验表格:
操 作 |
现象及结论 |
①确认是否有氧气生成: |
|
②确认是否有硫酸钠生成: |
|
30.(15分)致冷剂是一种易被压缩、液化的气体,液化后在管内循环,蒸发时吸收热量,使环境温度降低,达到致冷目的.人们曾采用过乙醚、NH3、CH3Cl等作致冷剂,但它们不是有毒,就是易燃、于是科学家根据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来开发新的致冷剂.
据现有知识,某些元素化合物的易燃性、毒性变化趋势如下:
(1)氢化物的易燃性:第二周期 > >H2O、HF;第三周期 SiH4>PH3> > .
(2)化合物的毒性:PH3>NH3 ; H2S H2O;CS2 CO2 ; CCl4 CF4 (选填>或<=)。
于是科学家们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含F、Cl的化合物上.
(3)已知CCl4的沸点为76.8℃,CF4的沸点为-128℃,新致冷剂的沸点范围应介于其间。经过较长时间反复试验,一种新的致冷剂氟里昂CF2Cl2终于诞生了,其它类似的还可以是 .
(4)然而,这种致冷剂造成了当今的某一环境问题是 .
但求助于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 变化趋势来开发致冷剂的科学思维方法是值得借鉴的( ).
①毒性 ②沸点 ③易燃性 ④水溶性 ⑤颜色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③④
29.(12分)根据下列反应框图填空,已知反应①是工业上生产化合物D的反应,反应⑤是实验室鉴定化合物E的反应。
(1)单质L是 。
(2)化合物B是 。
(3)图中除反应①以外,还有两个用于工业生产的反应,是
和 (填代号)。
它们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是:
,
。
15.由一种阳离子与两种酸根离子组成的盐称为混盐。混盐CaOCl2在酸性条件下可以产生Cl2。下列关于混盐CsOCl2的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A.该混盐与硫酸反应产生1molCl2时转移2NA个电子
B.该混盐的水溶液呈碱性
C.该混盐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D.该混盐中的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和–1
14.目前,科学界拟合成一种“二重构造”的球型分子,即把“足球型”的C60与“足球型”的Si60的分子进行重新构造,并使硅原子与碳原子以共价键结合,它的分子式为C60Si60。它的分子结构好似中国传统工艺品“镂雕”。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物质的熔点比C60、Si60 均高 B.该物质形成的晶体属分子晶体
C.该物质分子中Si60被包裹在C60里面 D.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00
13.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用碳酸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2CO32-+SO2+H2O=2HCO3-+SO32-
B.金属铝溶于盐酸中:Al+2H+=Al3++H2↑
C.硫化钠溶于水中:S2-+2H2O=H2S↑+2OH-
D.碳酸镁溶于硝酸中:CO32-+2H+=H2O+CO2↑
12.对某酸性溶液(可能含有Br-,SO42-,H2SO3,NH4+)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①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
②加碱调至碱性后,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③加入氯水时,溶液略显黄色,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对于下列物质不能确认其在溶液中是否存在的是
A.Br- B.SO42- C.H2SO3 D.NH4+
11.下表数据是对应物质的熔点(℃),据此作出的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NaCl |
Na2O |
AlF3 |
AlCl3 |
BCl3 |
Al2O3 |
CO2 |
SiO2 |
801 |
920 |
1291 |
190 |
-109 |
2073 |
-57 |
1723 |
A.Al的化合物的晶体中有离子晶体
B.只有BCl3、干冰是分子晶体
C.同族元素的氧化物可形成不同类型的晶体
D.不同族元素的氧化物可形成相同类型的晶体
10.下列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SO2+Br2+2H2O == H2SO4+2HBr表示的有 ①把SO2气体通入溴水中 ②把液溴加入到SO2的水溶液中 ③把硫酸与Na2SO3反应得到的气体通入溴水中 ④把浓硫酸与溴化氢混和加热得到的红色气体通入水中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9.纳米材料的表面粒子占总粒子数比例极大,这是它有许多特殊
性质的原因。假设某氯化钠纳米颗粒的大小和形状恰好与氯化钠晶
胞的大小和形状相同(如右图所示),则这种纳米颗粒的表面粒子数
与总粒子数的比值为
A.7:8 B.13:14 C.25:26 D.26:27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