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56264  356272  356278  356282  356288  356290  356294  356300  356302  356308  356314  356318  356320  356324  356330  356332  356338  356342  356344  356348  356350  356354  356356  356358  356359  356360  356362  356363  356364  356366  356368  356372  356374  356378  356380  356384  356390  356392  356398  356402  356404  356408  356414  356420  356422  356428  356432  356434  356440  356444  356450  356458  447348 

6、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东罗马帝国在历史上又延续了大约:         (   )

A.500多年    B.800多年    C.1000多年    D.1200多年

试题详情

5、2010届高三学生尝试学习希罗多德的历史记载方法编写本学期班级简史,他(她)选取的视角中心应该是:                            (   )

A.2009.9-2010.2的大事年表         B.班主任孔孟徒、班长老庄人

C.学校秋季运动会、十八岁成人仪式活动等   D.探讨班级高三学习风气形成的原因

试题详情

4、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      (   )

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    B.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C.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D.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试题详情

3、古代希腊的雅典有着学园式教育的光荣传统,这种古典教育很重视系统的传授,出现了许多师生相传的感人事迹。下列三位古代著名的历史人物,按他们师生关系的先后排列顺序应该是:                                 (   )

A.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

C.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柏拉图

试题详情

2、观察下列《古代佛教传播示意图》。其中,疏漏了很重要的示意是:      (   )

A.从印度到西亚

B.从中亚到北亚

C.从中国到南洋

                          D.从朝鲜到日本

试题详情

1、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作者的意思是:             (   )

A.任何文字史实都带有主观因素     B.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

C.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     D.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

试题详情

33.我国封建时代的选官和用人制度,一方面,要与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力量的发展现状相适应,另一方面,又要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巩固和发展服务。用人制度是否得当,关系到封建王朝的兴衰。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有关历代选官用人制度的问题:(16分)

(1)汉、唐分别推行什么选官制度?(2分)

(2)汉、唐选官程序有何不同?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4分)

(3)从汉至唐在选官标准上先后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

(4)造成选官标准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

(5)北宋王安石变法,选官制度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试题详情

30.唐太宗说:“中国百姓,天下之根本,四夷之人,犹如枝叶。”在当时其中的“四夷”及其方位正确的是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