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9、梁启超将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视为“播送民主思想的工具”,主要是因为该著作
A主张君主立宪制 B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
C提倡“法治”,反对“人治” D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8、“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宋代文学的主要基调是“爱国、忧国、悲愤”,导致这一基调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手工业、商业的繁荣
B市民阶层的扩大,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C宋朝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非常尖锐 D科举制的推行
7、历史上将北方游牧民族所穿服装称为“胡服”,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北方少数民族入居中原,胡服成为社会上司空见惯的服装;唐代胡服更成一种时尚,甚至出现了“士女皆竟衣胡服”的现象。 “士女皆竟衣胡服”的现象是
A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表现 B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表现
C唐朝女皇武则天推广的结果 D封建皇帝个人喜好的影响
6、“究天人之际”,探索自然的奥秘是先民的梦想。以下人物在此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是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②③④ D ①④
5、我国古代人口大体保持在六千万左右,到了乾隆五十九年激增至三亿多,道光十四年超过了四亿。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A引进高产作物玉米、甘薯 B清朝统治范围不断扩大
C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 D推行“摊丁入亩”的办法
4、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中,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的是
A募役法 B市易法 C青苗法 D方田均税法
3. 下列中国古代的官职,职权不同的一组是
A.刺史、通判 B.太尉、枢密使 C.郡守、巡抚 D.节度使、军机大臣
2. 与秦朝相比,两汉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是
A.不断完善丞相制度 B.对地方的监察权利不断加强
C.不断加强特务统治 D.创设户籍制度
1. 1963年在陕西宝鸡贾村出土的一口“何尊”(古代用青铜制成的酒器)上的铭文写道:“惟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上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由此可见,“中国”一词至迟出现在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材料一
1792年,英国以给乾隆皇帝祝寿为由,派马戛尔尼使团前往中国,并致函两广总督,通报此事。英方在信函中说,英国国王为了“与中国皇帝发生友谊,并增进两国之邦交,扩充两国人民之商业”,决定派遣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使团携带有英国国王赠送给中国皇帝的许多精美礼物,以表达英国国王的真诚心意,从而“发扬两国之得益,建立两国永久之协和”。两广总督向朝廷上呈的信函译文称,英国国王命“马戛尔尼前来,带有贵重贡物进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慕顺之心。惟愿大皇帝施恩远夷,准其永远通好,俾中国百姓与外国远夷同沾乐利”。
――摘编自《清史编年》等
材料二
乾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后,在给英方的回信中说: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华。朕披阅表文,词意盹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其实天朝德威无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又据尔使臣称,欲求相近珠崇山峻岭地方小海岛一处,商人到彼,即在该处停歇,以便收存货物。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此事尤不便准行。
――摘编自《清实录》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陈述两国关系方面,两广总督上呈的译文与英方信函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6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英国国内背景。(4分)
(3)结合材料对马戛尔尼来华这一历史事件进行分析评价。(20分)
(1)不同之处:
两广总督译文:视两国关系为蛮夷之邦与天进上国的关系,视双方往来为朝贡关系。
英方信函:增进邦交,扩大贸易(4分)
原因:清朝长期闭关锁国,对外部世界缺乏了解,自认为是天朝上国,两广总督上呈的译文是出于这种心态(2分)。
(2)工业革命;拓展海外市场;殖民扩张;中国成为其目标(4分)。
(3)19世纪末,中西方之间有一次碰撞和交流--马戛尔尼来华。通过这一事件可以反映中英两国不同的政治经济和外交。
首先,英国此次来华主要目的是拓展中国市场,并希望与中国建立邦交关系。英王在信中表示:“与中国皇帝发生友谊,并增进两国邦交,扩大两国人民之商业”。英国当时已开始工业革命,生产力发达,急需拓展海外市场,故借祝寿之名,来华打开中国市场。这同时也说明当时英国还是想发展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信中也提到“增进两国邦交”,并带来大量精美礼物,说明当时英国还没有要武力侵略中国。也反映中国当时还是比较强大
其次,反映了中国闭关锁国不重视对外贸易,乾隆认为英国人居住天朝照管买卖不合天朝体制,并认为天朝“无所不有。”,“并无更需尔过制办物件”。这是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必然反映,自然经济对外贸的要求很少,这也不难理解清朝的态度了。从信中也反映出中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对于英国提出的划出一小岛,停放货物的要求坚决拒绝。指出“天朝尺土具归版籍,疆址森然”。另外在中国总督和皇帝的信中一再提到“慕顺之心”“施恩远夷 ”“倾心向华”“恭顺之诚 ”等词,也集中反映了当时的中国长期的闭关导致对外部世界不了解,自高自大,这也使的中国不能正确全面地看待马来华通商这件事。使得中国丧失了一次了解世界,认识世界,跟上潮流的机遇。
18世纪末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英国为开拓海外市场,派马来华要求通商,而处于康乾盛世的中国依然在封建社会徘徊,表面繁华实则危机重重,长期的闭关养成了天朝上国、自高自大的心态,对于英国的要求一概拒绝,错失了一次了解世界的机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落后的政体,是日后挨打的重要原因。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