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56275  356283  356289  356293  356299  356301  356305  356311  356313  356319  356325  356329  356331  356335  356341  356343  356349  356353  356355  356359  356361  356365  356367  356369  356370  356371  356373  356374  356375  356377  356379  356383  356385  356389  356391  356395  356401  356403  356409  356413  356415  356419  356425  356431  356433  356439  356443  356445  356451  356455  356461  356469  447348 

22.日本胁迫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受到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日本要求:“延长日本租借旅顺、大连及南满铁路、安奉铁路的期限为99年,并承认日本在东三省南部及内蒙古东部的特殊权利”,其主要目标是: 

A.强化在朝鲜半岛的殖民统治       B.加强对俄国的军事力量

C.吞并东北,并作为扩大侵华战争的基地   D.建立满洲国

试题详情

21.“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史学家张萌麟在这里写的“新时代”是指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抗日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

试题详情

20.1925年部分省份国民党员构成表表明,1925年的国民党(   )

地区
党员人数
学生
工人
农人
绥远
3200
8%
3%
80%
湖北
1877
63.1%
2.3%
8.9%
广东
15000
21.2%
20.1%
39.1%

   A.发展重心由北向南转移        B.实行了土地革命政策

   C.是多阶层组成的革命联盟       D.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试题详情

19.陈独秀在1923年指出,要打倒军阀“没有组织力很强的很广大的国民运动是不行的”,并且认为:“有了武装的平民才可以打败武装的军阀”,陈独秀的观点

   A.正确地道出了二·七大罢工的败因  B.暴露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思想

   C.忽视了工人阶级的力量       D.没有认真分析中国革命的特点和国情

试题详情

18.2007年9月27日,上海中共一大会议纪念馆首度正式对公众展出由中、俄、蒙三国学者共同发现的中共一大“第15人”--共产国际代表尼克尔斯基的照片与真实生平资料。这一珍贵历史资料最能说明

A.俄国给中国革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B.中共的诞生得到了共产国际的帮助

C.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以俄为师”    D.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紧密联系

试题详情

17. 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杜威在写给他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像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在当时的中国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A.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B.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C.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进入了新阶段

试题详情

16.下列文物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相同之处是          (   )

   A.采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      B.革命道路脱离中国国情

   C.把反封建作为革命的目标      D.全力调动农民革命积极性

试题详情

15.《世载堂杂忆》载:“天王抵武昌,急欲渡江,直捣北京。东王主张先下南京,效朱明建国故事,立定根基,再行北伐。时届秋冬,将士亦惮北方严寒,故决东下。”这说明太平天国

A.逐渐打出“反清复明”的旗号      B.领导者的革命进取心逐渐减退

C.大多将士参加革命是迫于生计      D.在占领武昌之后产生战略分歧

试题详情

14.“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依据材料判断,禁烟运动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

A.遏制吸毒,医治官场病疾         B.制止白银外流,缓解政府财政危机

C.整顿海防,打击英国入侵        D.打击鸦片走私,增加政府外贸收入

试题详情

13.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