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56307  356315  356321  356325  356331  356333  356337  356343  356345  356351  356357  356361  356363  356367  356373  356375  356381  356385  356387  356391  356393  356397  356399  356401  356402  356403  356405  356406  356407  356409  356411  356415  356417  356421  356423  356427  356433  356435  356441  356445  356447  356451  356457  356463  356465  356471  356475  356477  356483  356487  356493  356501  447348 

11.2009年6月14日,是我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国家文物局组织了“走进历史,感知文明”活动,一批文物保护志愿者实地考察了我国现存的一些石窟艺术宝库。下列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A.石窟艺术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并留下的文化瑰宝

B.龙门石窟佛像具有中原文化的特征

C.敦煌莫高窟内大多是佛教特别盛行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作品

D.敦煌壁画《胡旋舞》能体现出受周边地区影响的艺术特色

试题详情

10.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盛行面食,且品种丰富,如馒头、油炸饼、胡饼等,其中胡饼深受内地人的喜爱。出现这些状况的原因是

①商品经济活跃;②民族融合加深;③水碓、水磨广泛使用;④国外粮食作物引进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试题详情

9.秦皇汉武等古代帝王都曾到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所群神之功。这表明,帝王泰山封禅的主要用意在于

A.炫耀文治武功  B.祭祀天地神祗   C.神化君主统治   D.报答天地之恩

试题详情

8.通过下列徐州出土的汉朝画像石我们可以推断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A.开始使用曲辕犁耕作      B.牛耕已在淮河流域出现

C.汉朝绘画理论已经成熟     D.棉纺织业有了较大发展

试题详情

7.古代中国丝绸之路的开通和近代西欧新航路的开辟

A.都改变了世界经济贸易格局      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C.都促进了文明的交流         D.都体现了强烈的传教精神

试题详情

6.《二十四孝图》为我们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埋儿奉母》是其中之一,讲述东汉郭巨为供养母亲而准备埋亲儿,却因此巧得黄金的故事。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儒家伦理思想对人性的压抑  

B.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应全部抛弃

C.是对人性善良的曲解 

D.反映了传统文化的糟粕

试题详情

5.墨子说:“尽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引文反映了战国时期

A.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困苦    B.农夫地位低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C.铁器牛耕推广,奴隶主役使奴隶开荒  D.生产方式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试题详情

4.史学家钱穆认为“新军国”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运动的共同后果,“新军国”的主要特点是

A.结束长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     B.确立土地私有,发展封建经济

C.加强军事力量,推行“尊王攘夷”  D.新旧制度交替,促进富国强兵

试题详情

3.孔子在修订《春秋》时,同记战争,有伐、征、侵等区别,同记杀人,有杀、弑、歼等不同表达方式,这被称为“春秋笔法”。这表明  

A.文字史实总带有主观因素       B.写史者总对战争杀人津津乐道

C.历史是个人心态的反映        D.非实迹史料不能反映历史真实

试题详情

2.史学家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转移。”此处“都邑之移转”应是指政治中心

A.自东方而移至西方       B.自西方而移至东方 

C.自南方而移至北方      D.自北方而移至南方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