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56399  356407  356413  356417  356423  356425  356429  356435  356437  356443  356449  356453  356455  356459  356465  356467  356473  356477  356479  356483  356485  356489  356491  356493  356494  356495  356497  356498  356499  356501  356503  356507  356509  356513  356515  356519  356525  356527  356533  356537  356539  356543  356549  356555  356557  356563  356567  356569  356575  356579  356585  356593  447348 

22.赫尔曼·梅尔维尔有句名言:“美国人血管里的每一滴血都混合着全世界各民族的血!”观察下表,分析该时段美国人口构成呈现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正确的是

《1700-1860年美国人口种族构成的变化》(单位:万人)

时 间
土著人口
白种人口
黑种人口
合 计
1700
75.0
22.3
2.7
100.0
1820
32.5
788.4
177.2
998.0
1860
16.0
2724.0
400.0
3140.0

A  种植园经济的发展和奴隶贸易的进行致使黑种人口剧增

B  对现代文明的不适应,导致土著人口骤减

C  欧洲移民源源而来,导致黑色人种的数量大幅度增加

D  赋税政策调整和高产粮食作物的引种使人口总数大幅度上升

试题详情

21.人们在研究历史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这一战争;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  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战争

B  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C  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D  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

试题详情

20.20世纪30年代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称:“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因为

A  全面揭示近代中国历史基本线索

B  根据人类文明发展一般规律得出结论

C  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

D  重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政治前提

试题详情

19.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派诗人刘大白在《卖布谣》中写道:“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主欢喜。土布没有要,饿倒哥哥嫂嫂”。该诗反映了

A  作者提倡使用洋货

B  作者反对机器生产

C  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D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

试题详情

18.《复兴之路》是我国文化艺术史上一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其中一段有童谣:“孙中山,开炮了;革命党,进城了……”,它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辛亥革命

B  北伐战争

C  洋务运动

D  五四运动

试题详情

17.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其先后顺序是

A  学工艺技术--学自然科学理论--学社会科学和政治制度

B  学自然科学理论--学工艺技术--学社会科学和政治制度

C  学工艺技术学--学社会科学和政治制度--自然科学理论

D  学社会科学和政治制度--学自然科学理论--学工艺技术

试题详情

16.自1902年起,荣氏兄弟与友人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1905年设立振新纱厂,1910年创建申新纺织厂,1917年3月起荣氏兄弟又先后在上海、无锡、汉口创设申新二至九厂,从中可看出当时中国民族工业的特点不包括

A  “一战”期间发展迅速

B  官僚资本控制民族工业

C  行业多集中于面粉、纺织等轻工业领域

D  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试题详情

15.下图是“共和”、“民主”在1833-1915年的出现频度统计表,图中可见1893年-1898年“民主”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共和”的频率,这一现象的反映了

A  民主思想深入人心

B  清政府要民主但不同意放弃帝制

C  宣传君主立宪的维新思潮成为新思想主流

D  孙中山在海外领导同盟会,忽视国内的宣传

试题详情

14.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说:“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每日每署封章皆数十,上鸡鸣而起,日晡乃罢,览阅奏章,犹不能尽。”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  皇帝勤于政事

B  政府部门尽忠职守

C  提倡官民上书言事

D  撤并政府机构各部门

试题详情

13.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该变化反映了

A  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B   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C  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  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