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9.“人之言语,轻者达数尺,重者达数丈,数丈以外,不复可闻。自有电话,则虽相去千里,而无语不可达矣。”这是选自光绪十三年(1887年)国文教科书的一篇课文,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
A.电话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 B.中国受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新式学堂开始讲授近代科学知识 D.电话的应用已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8.胡适在一封信中说:“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民报》;一是《新青年》。”这三个时代的共同主题是
A.宣传西学 B.维新变法 C.救亡图存 D.民主共和
7.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中说“前之谭嗣同,今之陈独秀,其仁者魄力雄大,诚非今日俗学所可比。”下面能够证明谭嗣同“魄力雄大”的著作是
A B C D
6.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昔日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然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下列对这段材料的解说中不正确的是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传统手工业面临破产
C.中国卷入世界市场 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5.陈寅恪《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认为:“华夏民族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叙述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①以理学为核心的新儒学形成 ②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取得重大进步
③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 ④风俗画成为画坛的亮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4.2010年春晚歌曲《龙文》描绘了一种传统艺术:“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这种艺术形式是
A.绘画艺术 B.戏剧表演 C.篆刻艺术 D.书法艺术
3.在2008年3月的记者会上,温总理引用了“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的诗句。该诗句主要体现了我国古代的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道家思想
2.《韩非子》记载:“鲁人善织屦,妻善织编,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乏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从中我们可以获知战国时期
①私人手工业已经产生 ②出现区域性经济差异
③“工商食官”局面被打破 ④手工业者受到歧视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这一现象反映出
A.分封制度被废除 B.新的社会制度确立
C.等级制度被破坏 D.贵族特权被废除
13.(16分)伟大的历史人物往往以其超凡的人格魅力、与时俱进的理论认识和社会实践活动引领时代的前进。结合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最后一期的《时代周刊)评选了一位‘‘世纪人物”,称他为“天才、
政治难民、人道主义者、原子和宇宙谜的开启者”。“以其伟大的思想和无与伦比的形象
独占鳌头”。他说过这样的名言:“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
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他是怎样以“感情、思想和行动’.来·‘增进人类利益的?(4分)概括这位世纪人物在科学研究方面的优秀品质?(2分)
材料二 1933年,爱因斯坦在为英国一刊物撰稿时写道:“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它是给人赐福还是给人降祸,取决于人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具。刀子对人的生活是有用的。但是它能够用来杀人……我们的惟一希望在于,拒绝任何有助于战争准备或者战争意图的行为。”
材料三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说过:“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
--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学开幕式上的讲话)
(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爱因斯坦和邓小平在论述科学作用时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并分别简要分析其原因。(8分)
(3)爱因斯坦作为伟大的科学家,邓小平作为伟大的政治家。两人在论述科学作用时的共同之处是什么?(2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