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56513  356521  356527  356531  356537  356539  356543  356549  356551  356557  356563  356567  356569  356573  356579  356581  356587  356591  356593  356597  356599  356603  356605  356607  356608  356609  356611  356612  356613  356615  356617  356621  356623  356627  356629  356633  356639  356641  356647  356651  356653  356657  356663  356669  356671  356677  356681  356683  356689  356693  356699  356707  447348 

24.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试题详情

23.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国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

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

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

保存胎儿的酒精瓶。”据此,你认为雨果是

A.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和创造力      B.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明起了保护作用

C.雨果认为西方科技更加神奇      D.中国传统发明缺乏发展成为生产力的土壤

试题详情

22.下表是清朝康熙王朝的一份国库储备统计,从中能够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
2,488,492(两白银)
康熙十一年
18,096,850
康熙十二年
21,358,006
康熙二十六年
28,964,499
康熙三十年
31,849,719
康熙三十三年
41,007,790

A.国家安定繁荣,库存盈余增加      B.商业贸易兴盛,贸易总额增加

C.国家内忧外患,军费不断增加     D.对外贸易发达,关税收入增加

试题详情

21.中国民间流传:“明修长城清修庙”。清初统治者在承德修建了大量的喇嘛教庙宇,其目的

在于:

A.对宗教狂热    B.祭告天地    C.为王室避暑        D.与其他民族修好

试题详情

20.下列各组史实中,能够体现中央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因俗而治”的是

①唐朝在东突厥故地设立都督府   ②明朝在西南实施“改土归流”

③明朝在西藏建立僧官制度     ④清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试题详情

19.《图说世界近代化》一书认为,下列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其依据

在于

 

  A.都有利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B.都阻碍了本国经济发展

C.都有利于本国农业资本主义化进程       D.都得到当时本国农民的拥护

试题详情

18.在1127--1368年之间,少数民族两次入主中原。对这两次过程相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A.北京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         B.结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

C.实行行省制度,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D.接受汉族文化,推动自身发展

试题详情

17.中国古代,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对国内民族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松赞干布仿照唐朝官制,设置吐蕃各级官府  ②辽军曾用火药武器打退蒙古军的进攻,取得局部胜利  ③元昊命人仿照汉文楷书字体,创制了西夏文字  ④西迁伏尔加河下游的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在渥巴锡的率领下回归祖国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试题详情

16.柳诒证《中国文化史》载:“(宋代)士大夫家以藏书名者,所在多有。…其最富者,至逾

十万卷,盖超过于宋之馆阁矣。得书易,则读书者不甚爱惜。”主要原因是

A.印刷术的发展   B.科举制度完善  C.造纸术有突破  D.图书成为商品

试题详情

15.南宋都城临安,“本地人开酒馆也往往仿效汴京的旧俗,在门前张挂驴子灯;开茶馆则学北

方张挂名人画像。更有趣的是,北人在吃笼饼、蒸饼的时候习惯于先去掉皮,原本是因为

北地风尘比较大,但南方人也跟着学,去了皮才吃”,材料表明北方人南迁

①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②带来新的风俗习惯③导致经济重心南移④促进了南北文化的融合

A.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②④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