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0.图为中国古代某朝的刀刻诏书版文,版文内容为:廿六年(公元前221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均为人名),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据此可以获得该朝的历史信息主要有①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灭六国
建立秦朝 ②确立了丞相制度 ③当时官方使用的标准字体是隶书 ④针对“度量不壹”的情况,统一了度量衡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9.“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该材料对儒家和法家思想的态度是
A.尊儒抑法 B.抑儒尊法 C.抑儒抑法 D.尊儒尚法
8.以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用理性、重道德修养的醇厚之风,独树一帜,而成为重要学派的是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7.先秦人们种植的农作物中,黍适应粗放的耕种方式,而粟对水肥土壤要求较高,但到春秋战国时期,粟却成为主要的作物,这主要得益于
A.生产技术的进步 B.粟的产量更高 C.气候变化使水热条件改善 D.统治者的推动
6.《韩非子》中有一个故事: “鲁人善织屦(麻等织成的单底鞋),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 ’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有①战国时期已经有了私人手工业②当时手工业者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③当时手工业者可以自由流动④手工业者受到歧视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5.司马迁说:“(齐)桓公之盛,修善政以为诸侯会盟,称伯.”“修善政”的具体措施是
A.“初税亩” B.“燔诗书而明法令”
C.“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 D. “令民为什伍”
4.《史记》中关于某国君的一段记载:“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上述国君所在地属今
A.长江中游 B.珠江三角洲 C.长江三角洲 D.钱塘江流域
3.下列材料不能反映夏商周历史发展状况的是
A.商业源于商朝 B.千耦其耘,徂隰徂畛
C.货贝而宝龟 D.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2.史学家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
兴亡与都邑之移转。”此处“都邑之移转”应是指政治中心
A.自西方而移于东方 B.自东方而移于西方
C.自南方而移于北方 D.自北方而移于南方
1.工具的进步不仅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文明转型的巨大杠杆。下列图片中所反映的工具,足以说明人类已经开始从蒙昧野蛮跨入文明时期的是
A. 骨针 B. 石斧 C. 青铜斧 D. 铁锄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