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56686  356694  356700  356704  356710  356712  356716  356722  356724  356730  356736  356740  356742  356746  356752  356754  356760  356764  356766  356770  356772  356776  356778  356780  356781  356782  356784  356785  356786  356788  356790  356794  356796  356800  356802  356806  356812  356814  356820  356824  356826  356830  356836  356842  356844  356850  356854  356856  356862  356866  356872  356880  447348 

9.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试题详情

8. 有学者指出:(西汉)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体现这种“斑马式”省级组织的制度是(   )

A.郡国并行制度   B.中外朝制度   C.刺史制度   D.郡县制

试题详情

7.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帝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一转型完成后确立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

A.郡县制     B.州县制     C.道州县制     D.行省制

试题详情

6、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交通的发展         B.疆域的拓展

C.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D.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试题详情

5、我国古代官僚机构中,最早具备监察职能的是(   )

A.节度使   B.御史大夫  C.提刑按察使司 D.刺史

试题详情

4.华夏万姓,同宗同源;慎终追远,不忘祖根。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众多华夏子孙来到黄帝出生地寻根谒祖。这种现象源自(   )

A.井田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   D.宗法制

试题详情

3.“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

试题详情

2.西周时期,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该材料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B.西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

 C.西周的冶炼业十分落后  D.西周的青铜器数量比较少

试题详情

1.下列是《史记》中西周时期重要诸侯国受封情况的记载,其中属于同一类受封对象的是(  )

 ①“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太王之子,丽王季历之兄也。”

 ②“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

 ③“召公爽与周同姓,姓姬氏。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

 ④“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封之于陈”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试题详情

28、某班学生开展主题为“关注民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下列是“走进古代人民生湃”课题组搜集的几则材料,请帮助他们解答材料厂后的所列问题。

  材料一:  中唐以前,中国长途贩运主要以奢侈品和土特产为主,这些产品价值高而体小量轻,容易获取高额利润,总体上是报务社会上层,除盐类、铁等特种商品外,与乡村百姓的生活没有直接关联。而宋代投入市场的商品,在品种上较前代大大丰富了,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金银细工、乳香犀牛之类的高档侈品,其消费对象仍以皇亲国戚、达官贵人为主;二类是农具、手工业工具以及船只耕牛之类的生产资料;三是日用瓷器、布帛和镇市城郭居民的粮食、茶盐等生活必需品。宋代商业规模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展,主要表现在二三类商品

急剧进入市场,其比重不断上升,并与城乡的生产与生活发生了日益广泛的联系。

                   ----------引自包伟民等著《宋朝简史》

(1)依据材料一,与前代相比,宋代商品经济有哪些发展?(6分)

材料二:  丁徭与地赋合二为一,民纳地古之外,别无徭役矣。(引自《清史稿》其派丁多者,必其田多者也;其派丁少者,亦必有田者也。)

                   -------引自(清)王庆云《石渠记》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赋税制度?依据材料厂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6分)

材料三   微州少年林光铨出生于自耕农家庭,有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业生产经验。他以日记的形式记载了清朝道光十五年(1838年)林家的活动。以下表格是根据其日记编制而成的。

         表一   林光铨一年生活时间分配表(单位:天)

人物
生产劳作
外出
出休闲
其他活动
统计
林光铨
308(86.7%)
5(1.41%)
20(5.63%)
22(6.2%)
355(100%)

     说明:林光铨的“生产劳作”以牧牛为主,占246.5天.

         表二   林家”生产劳作”时间分类统计表

专   项
粮食生产
蔬菜生产
经济作物(茶)
其他
统计
劳动时间(天)
62
11
16
24
113
百分比(%)
55
9
14
22
100

说明:粮食包括(稻)、麦、栗、番薯四类,凡与之有关的劳动视为粮食生产活动。蔬菜、白豆、油菜种植等列为蔬菜生产。

 (3)根据上述材料,概述林光铨的生活状况。(2分)

 (4)在当时,林光铨的人生之路可能面临三种选择:其一,从事农耕;其二,经商致富;其三、科举致仕。请你就上述三种人生选择其中的一种,结合林家状况和时代特点,分析其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4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