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6、王安石于公元1042年中进士,先后做过苏州通判,常州知州等地方官,到公元1069年被提拔为参知政事。以下对王安石仕途中职位的描述,错误的是
A.通判负责监督州郡长官 B.通判的设置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知州管理地方行政 D.参知政事行使地方监察权
5、史载:汉景帝时,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入宫晋见,皇帝相当亲热,得知梁孝王有五位儿子,便赐给他们五人侯爵之位,并赏赐许多物品。梁孝王死后,景帝将梁孝王所遗之国分为五份,每位侯爵一份,又把他们的爵位通通提升为王。历史学者读到这段故事,最恰当的解释是
A.皇帝友爱兄弟,也疼爱子侄
B.皇帝用提升梁王子孙的爵位的方法来削弱封国实力
C.皇帝加强位于在边境的梁国的屏障功能以抵御外患
D.皇帝推行开发边疆政策,使边境国梁国得到发展
4、“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这套“制度”包括:①行省制度②皇帝制度③郡县制度④三公九卿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④ D.①②③④
3、“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候伯子男。……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起恐慌,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这个时代是指
A.春秋战国 B.秦代 C.汉代 D.唐宋时期
2、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某同学在考证秦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
A.《汉书》的记载 B.民间的传说 C.史家的研究论文 D.秦简的记载
1、“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适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B.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C.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制度 D.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