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56808  356816  356822  356826  356832  356834  356838  356844  356846  356852  356858  356862  356864  356868  356874  356876  356882  356886  356888  356892  356894  356898  356900  356902  356903  356904  356906  356907  356908  356910  356912  356916  356918  356922  356924  356928  356934  356936  356942  356946  356948  356952  356958  356964  356966  356972  356976  356978  356984  356988  356994  357002  447348 

30.中华民国成立后,列宁高度评价了孙中山及其革命的卓越贡献,并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这场革命“正在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列宁的这一看法肯定了 

A.革命派从此登上中国政治舞台            B.辛亥革命打击了列强在华势力

C.孙中山为救国救民而不懈努力            D.孙中山防止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试题详情

29.中华民国成立之初,在行政权方面拟实行总统制,但《临时约法》最终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这种变化的背景是

A.中华民国成立,以法律形式确立共和政体

B.清朝宣布“预备立宪”,建立“皇族内阁”

C.袁世凯破坏民主政治制度,复辟皇帝制度

D.孙中山迫于压力保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试题详情

28.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多年。有人把武昌起义的发生说成是张之洞“种豆得瓜。”这种说法的依据是 

A.张之洞思想守旧顽固,使革命在沉默中爆发

B.张之洞残酷镇压人民反抗,引发了人民更强的反清情绪

C.张之洞在鄂开展洋务,客观上为革命准备了物质条件

D.张之洞横征暴敛,埋下了人民仇清的种子

试题详情

27.“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孙中山为改变这种局面而采取的行动是

A.成立中国同盟会                             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建立广东国民政府                            D.成立南京临时政府

试题详情

26.“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个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提出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的是

A.林则徐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

试题详情

25.清末自强运动时,恭亲王有一段话,颇能反映其主张与做法:“中国所当学者,固不止轮船、枪炮,即以轮船枪炮而论,雇买以应其用,计虽便而法终在人……一则权宜之计,一则久远之谋。”恭亲王的“法”及“久远之谋”各指

A.轮船枪炮,建立造船厂与兵工厂                    B.典章规则,建立国会实施宪政

C.知识学问,设立学校学习西学                 D.国际公法,设总理衙门推展外交

试题详情

24.“经济足匡时,筹楚饷、克杭城、平粤寇、底定关陇回疆,尽瘁江闽,先幕后官,遍历艰苦成铁汉;诗书能报国,精天文、熟地理、详水利、谙练吏才兵略,兼通洋务,出将入相,不求温饱是真儒。”该题词称赞的是

A.李鸿章        B.曾国藩         C.左宗棠        D.张之洞

试题详情

23.陈旭麓先生说:“人们多注意1840年的划时代含义,实际上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就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它比184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能够论证一观点的是

A.清廷官僚体系由此开始发生被动转变     

B.形成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C.向西方学习成为精英和民众一致的选择     

D.反映时代脉搏跳动的改革思想日渐增多

试题详情

22.日本人植松良二之现场报道说:“此次入京之联军,已非复昔日之纪律严明。将校率军士,军士约同辈,白昼公然大肆掠夺,此我等所亲见。计京城内富豪大官之居宅, 竟无一不遭此难者,决非过论。”史料中的“联军”指的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英法联军          B.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日本陆海军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八国联军                D.日俄战争中的日本、俄国军队

试题详情

21.《海国图志》记载:“(某国)都城有公会所,内分两所,一曰爵房,一曰乡绅房。爵房者,有爵位贵人及耶稣教师处之;乡绅房者,由庶民推择有才识学术者处之。国有大事,王谕相,相告之爵房,聚众公议,参以条例,决其可否,辗转告乡绅房,必乡绅大众允诺而后行,否则寝其事勿论。”这段文字描述的国家应是

A.德国               B.美国               C.法国               D.英国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