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5.以清朝皇帝名义发布的《罪己诏》称:“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的“议约”是指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4.曾国藩在《讨粤匪檄》中写道:“农不能自耕以纳赋,而谓田皆天王之田;商不能自贾以取息,而谓货皆天王之货;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通过这段文字,可以知道曾国藩
①肯定《天朝田亩制度》 ②否定“圣库”制度
③维护儒家正统思想 ④肯定资产阶级私有制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3.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服若干剂未见转机”主要是因为此“药方”:
A.在政局动荡年代难以发挥作用 B.不符合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
C.盲目自大以“天朝上国”自居 D.对西方制度文明缺乏认识
12.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议定英国往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覆用扎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
A.表明英国对清政府存有明显歧视
B.使中国在外交上享有与英国平等的权利
C.在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外交礼仪的近代化
D.反映了该条约的屈辱性
11.明清时期,经济领域里的“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主”的现象产生的突出
后果是
A.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使自由劳动力缺乏
B.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的资金
C.农民购买力低,影响市场
D.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10.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规模和数量
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这段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A.官府力图控制民窑生产 B.生产技术提高,商品经济发展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9.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家之
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林居漫录》)导致这种社会巨变主
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制度的衰落
C.受西方文明的影响 D.民主思想影响
8.苏轼曾经指出:“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
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
必倍于今故也。”苏轼的这句话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A.宋代时期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
B.宋代地主具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
C.从宋代开始农村出现以租佃关系进行土地经营
D.宋代佃户租种土地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
7.《汉书》记载:“过(赵过)能代田。其法为:田亩分为三沟、三垄,沟垄相
间,播种于沟中。苗生三叶以上稍壮,则耨垄草,睫垄土以附根苗,此盛暑,
能耐风旱。次岁则沟垄互易,是为代田。而一岁乏收常过无沟垄之漫田一斛
以上,善者倍之。”上述记载说明代田法的先进之处是
A.休养地力,保苗抗旱 B.革新了耕作工具
C.增加了种植面积 D.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
6.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
真不免为独裁夫专制之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
已六百年之久。”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明朝废宰相造成了政治的极度黑暗
B.在明朝以前政府并不完全直接统属于王室
C.明朝以前的中国采取集体决策方式
D.明清两代都是极端专制集权的社会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