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57073  357081  357087  357091  357097  357099  357103  357109  357111  357117  357123  357127  357129  357133  357139  357141  357147  357151  357153  357157  357159  357163  357165  357167  357168  357169  357171  357172  357173  357175  357177  357181  357183  357187  357189  357193  357199  357201  357207  357211  357213  357217  357223  357229  357231  357237  357241  357243  357249  357253  357259  357267  447348 

2.《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廷尉李斯议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功赋税重党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李斯上述主张的主要依据是            (   )

    A.分封制度是中国古代传统的政治制度

    B.分封制度下,可以厚赏有功之臣

    C.分封制可以使皇子镇守边远地区,便于控制

    D.分封制容易导致中央与地方的斗争

试题详情

1.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中记载,春秋之世,国君“为天子之同姓者十之六,天子之勋戚者十之三,前代之遗留者十之一,……。”材料说明春秋时期国君的来源主要是(   )

    A.天子的同姓亲族                 B.天子的姻亲妻党

    C.古王后裔                      D.殷商旧族

试题详情

28.(8分)结合材料及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8年8月23日傍晚,金门岛上正在举行宴会。忽然,海峡对岸数百门大炮成弹齐发,一时间岛上一片火海……从此以后,两岸炮战不断。数月后,大陆宣布:单日打炮,双日不打炮。再后来,双方只将炮弹打在无人的滩头上,成为象征意义上的“炮战”。到1961年12月改为唱段打宣传弹,直至1979年元旦,国防部长徐向前发表声明,命令福建前线部队完全停止对金门的炮击行动,两岸炮战正式结束。

   材料二: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台湾同胞来大陆探紊、访友、观光或者来做生意和进行学术文化交流活动的已有近800万人次。大陆去台湾探亲和进行学术文化交流的人员也有7000多人次。20lO年9月7日,来自中国内地、台湾等地有影响力的各界华人精英,围绕“华人能为二十一世纪贡献什么?”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的对话与交流。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先生专门发来录像祝贺。

(1)据材料一归纳两岸关系的变化趋势及原因。(4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分析两岸关系良性发展的主要原因。(4分)

试题详情

27.(22分)结合材料及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乾隆年间,当英国使团团长马戛尔尼邀请福康安参观他们的新式武器时,这位清朝的名将居然很不屑的说道“看亦可,不看亦可。这火器操法,谅来没有什么希罕。”

材料二:同治三年,李鸿章书恭亲王和文祥,“(中国士大夫)无事则斥外国之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一旦豁然贯通,参阴阳而配造化,实有指挥如意,从心所欲之快。……日本君臣发愤为雄,选宗室及大臣子弟之聪秀者往西国制造厂师习各艺,又购制器之器在本国制习。现在已能驾驶轮船,造放炸炮。……夫今之日本即明之倭寇也,距西国远而距中国近。我有以自立,则将附丽于我,窥视西人之短长;我无以自强,则并效尤于彼,分西人之利萎。……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技术引进阶段分明;

第一阶段(1950-1959),我国与外国签订购买成套设326个,包括苏联215项,东欧国家108项,西方国家3项,其中97%是重工业。

第二阶段(1960-1971),从1963年到1966年,我国先后从法国、意大利、奥地利、瑞典等国签订80多项引进合同,进口成套设备84项,用汇218美元。

第三阶段(1972-1977),对外签约成交达3916美元,其中成套设备汇约3115亿美元,占80%,其中包括从美国引进的彩电显像管或成套生产技术项目,购买英国三叉载飞机等。

第四阶段(1978-1989):重点引进软件技术,以增强我国研制、设计和创新能力,引进项目以单项技术为主,进口自己不能制造的单机、关键设备。

第五阶段(1990年以后):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开始结合引进与消化、吸收的技术创产析发展新模式,走上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发展道路。

(1)对比材料一材料二,指出中国统治者上层对外来技术态度的变化及主要原因。(4分)

(2)结合史实分析材料二中李鸿章的愿望是否得以实现?(10分)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列举三项在第一阶段我国工业建设取得的成就;第四阶段除引进技术之外中国经济有何重大创举?五个阶段中,中国对技术引进经历了怎样的道路?(8分)

  www.k@s@5@               高#考#资#源#网

试题详情

26.(14分)结合材料及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石窟来说,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都修筑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该时期盛行“舍宅为寺”的功德活动,许多王侯贵族宅地改建为佛寺。这一时期改建时一般不大改动原布局,而以原前厅为佛殿,后堂为讲堂,原有的廊庑环绕,有的还保留了原来的花园。

材料二  以我国古代最基本最简单的住宅为例,常是以院(南方谓之天井)为中心,四周围以房屋形成,外侧为高厚墙垣封闭。至于官署、皇宫,更是高墙深院,重重屏障。

     所谓“万物负阴而抱阳”,背阴向阳,面南为正。我国古代建筑一般都是背阴向阳,即坐北朝南,不仅王宫正座,一切坛庙、衙署,均采取面南方位。

     江南四大名园之一的苏州留园占地30余亩,集住宅、祠堂、家庵、园林于一身,综合江南造园艺术,吸取四周景色,达到一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和谐理想境界。

    (1)指出材料一中建筑特点及当时佛教盛行的原因。(6分)

    (2)材料二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哪些特征。(3分)

    (3)结合材料归纳古代建筑特点受到了哪些社会因素的影响?(5分)

试题详情

25.(8分)

结合材料及所学回答问题。

圩田岁岁续逢秋,圩户家家不识愁。夹路垂杨一千里,风流图是太平州”。

--(宋)杨万里《诚斋集》

(圩田)虽有水旱绵可救御,凡一熟之余,不惟本境是食,又可赡及邻郡,实近古之上法,将来之永利,富国富民,无越于此。

--(元)王祯《农书》

庆元二年(1196)绍兴当地官员徐次铎奏:“湖田(圩田)之上供,岁不过五万余石。两县岁一水旱,其所捐所放,赈济劝分,殆不啻十余万石,其得失多寡盖已相绝矣。”

--徐次铎《复鉴湖汉》

淳熙十年(1183),大理寺丞张抑奏:“近者浙西豪宗,每则旱岁,占湖为田,筑为长堤,中植榆柳,外捍茭芦,于是旧为田者,始隔水之出入。苏、湖、常、秀昔有水患,近多旱灾,盖出于此。”

--《宋史·食货志》

隆兴、乾道之后,豪宗大姓,相继迭出,广包强占,无岁无之,……国(圩)田一兴,修筑岸,水所由出入之路,顿至隔绝,稍觉旱干,则占据上流,独擅灌溉之利,民田坐视无从取水;逮至水溢,则顺流疏新局面,复以民田为壑。

--(明)王圻《续文献通考》

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对古代江南地区圩田开发进行评价。(8分)

  www.k@s@5@               高#考#资#源#网

试题详情

24.1958年5月1日,中国第一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其试播节目中不可能有的是            (   )

     A.有关“大跃进”运动的宣传

     B.介绍会议和报刊上关于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讨论的情况

     C.全国唱响“打造我国先进工业国”口号

     D.全国粮棉严重减产情况

第Ⅱ卷

本卷为材料问答题,共4小题,共52分。

试题详情

23.2010年是抗战胜利65周年。65年前的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宣告了中国抗成的最终胜利。硝烟已散,精神永存。抗战中迸发出的“精神”,主要是指  (   )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      ②万众一心、共御外侮的大局意识

     ③百折不挠、愈挫愈奋的必胜信念      ④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试题详情

22.1940年5月16日晚,日军插播了当天在湖北襄河某中国将士阵亡的消息,并称:“我皇军第三十九师团官兵在荒凉的战场上,对壮烈战死的绝代勇将,奉上了最虔诚的崇敬的默祷,并将遗骸庄重收殓入棺,拟用专机运送汉口。”该将士是               (   )

     A.项英          B.张自忠         C.蔡廷锴        D.杨靖宇

试题详情

21.口号印证历史,下列口号出现的历史时期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B.打到南京去,消灭蒋介石--国民大革命时期

     C.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一抗日战争时期

     D.打倒列强,除军阀--解放战争时期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