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57083  357091  357097  357101  357107  357109  357113  357119  357121  357127  357133  357137  357139  357143  357149  357151  357157  357161  357163  357167  357169  357173  357175  357177  357178  357179  357181  357182  357183  357185  357187  357191  357193  357197  357199  357203  357209  357211  357217  357221  357223  357227  357233  357239  357241  357247  357251  357253  357259  357263  357269  357277  447348 

18.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守卫祖宗之法常常同民族主义,同爱国之情联在一起。不合理的东西被合理的东西掩盖着,于是而能成为清议,成为‘公论。顽固的人们借助于神圣的东西而居优势。迫使改革者回到老路上去。……过去我们总是强调二者的同一性。但从两者的冲突、争论之尖锐程度来看,光说这一点是不全面的。”文中“两者的冲突”应该是指中国近代历史上的

A.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B.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C.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D.马克思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论战

试题详情

17.韩非子以法为本中的“法”与英国《权利法案》中的“法”对君权的作用

A.完全一致      B.大同小异           C.正好相反           D.互为补充

试题详情

16.法国《1875年宪法》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使两国走上了代议制道路。下列关于两部宪法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国家元首有权任命内阁(政府)成员 ②内阁(政府)要对国家元首负责 ③国家元首都有解散或部分解散议会的权力 ④议会完全行使立法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试题详情

15.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是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学说第一次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较好的贯彻。这种机制不包括

A.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的分权制衡      B.联邦政府的立法、行政 法三部门间分权制衡

C.国会参众两院对立法权的分权制衡    D.白人、黑人在国家权力分配中的分权制衡

试题详情

13.实行民主制的雅典国家被称作“男性公民的俱乐部”,这意味雅典国家的主人是

A.全体奴隶主                           B.除奴隶之外的全体成的男性

C.除奴隶和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性      D.从事工商业的成年男性

14 “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政治就是与魔鬼结盟,但立宪政治中与魔鬼结盟则是化敌为友,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相处又相互制约,把作恶减少到最低的程度。由此看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与核心是

A.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      B.权力的制约与监督   C.市民的整体素质      D.革命的彻底性

试题详情

12.湖南省素以“鱼米之乡”“芙蓉王国”“旅游胜地”驰名中外。鉴于湖南的重要地位,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管辖这一区域,在周朝、秦朝和元朝时湖南分别隶属于

A.吴、黔中郡、江西行省           B.吴、衡山郡、江西行省

C.楚、黔中郡、湖广行省           D.楚、衡山郡、湖广行省

试题详情

11.下列措施中,对地方割据起到限制作用的是

①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②唐朝设置节度使 ③宋太祖派文臣任知州 ④明太祖在地方设“三司”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试题详情

10.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著名的“唐宋变革说”指出从唐到宋,中国进入到一个彻底削平封建割据和贵族势力的“君主-平民”二元结构时代,平民力量开始得到培植。支持“平民崛起”这一结论的历史依据是

①科举制产生与发展 ②城市商品经济发展 ③租佃关系出现 ④文学、艺术等方面世俗文化兴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试题详情

9.下表所示为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进士科与明经科相比

 
初试
二试
三试
明经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
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答时务策三道
进士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
及《尔雅》每经帖十条
作诗、赋、文各一篇
作时务策五道

A.对考生文学素养和处理时务能力的要求较高         B.弱化考生对儒家经书学习的倾向较为明显

C.更为重视对考生经义记忆和解读能力的考查         D.成为当时录取人数最多的考试科目之一

试题详情

8.以下是关于中国古代科举制的表述,其中正确的是

A.唐朝时进士及第就可做官              B.明清时年龄很小的应试者称为“童生”

C.进士科通常比明经科容易考取         D.科举制正式形成于隋炀帝时期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