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明太祖实录》载:“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城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上述材料反映出明太祖朱元璋 ( )
A. 解除地方割据 B.要抑制清除权臣,加强皇权
C.皇权与相权的冲突 D.改革官制
1.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 ( )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宋代
24. “要走断头路,跟住蒋独夫。要走光明路,跟住毛泽东。”“蒋军弟兄们:国势已经大改变,打了十六个半月内战,老蒋的军队已有一百五十八万被消灭。”以上传单反映的信息正确的是
A.中共军队经过三大战役的胜利,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军队
B.国民党政府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C.中共转入反攻,消灭国民党指日可待
D.跟着蒋介石没有出路,只有武装起义,活捉蒋介石才是一条光明的道路
23.抗日战争有两大战场,即中国国民党领导的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正面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敌后战场。两大战场对抗战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下列对两个战场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两个战场的作战方式截然不同 B.敌后战场在抗战初期是主战场
C.两个战场的地位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变化 D.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互为依存
22.1923年12月17日北京大学25周年纪念日,对“你心目中,国内大人物,是哪几位”进行民意测验,其结果是:孙中山473票,陈独秀173票,蔡元培153票。孙中山遥遥领先的原因是
A.孙中山是中国国民党的创始人 B.孙中山曾经担任中华民国临时总统
C.其一生致力于中国的革命事业 D.孙中山为人处事的风格
21.1912年《申报》载:“虽然今日之共和,第有其表面已。人民既乏国民之常识,而于风俗习惯尤未改革。”“就大多数国民之心理观之,则共和政体之发生,乃依据于事实,而非根本于原理。”上述材料表明
A.1912年中国普通民众对民主共和认识不深 B.中华民国的成立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根本变化
C.中华民国的成立得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D.民主共和政体的建立是思想文化发展的必然
20.湖南某中学高三十班一研究性学习小组以“辛亥革命”为主题进行讨论,下列发言不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C.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 D.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19.1912年11月康有为著文指出:“共和革命作为革一朝之命,尚可勉强接受,但它举中国数千年之命而革之,则大祸临头。民国以来,教化衰息、纲常扫荡、家俗变易,恰恰是政局大混乱的终极原因。”据此,康有为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应该是
A.恢复传统价值观 B.引进西方价值观 C.实行专制政体 D.实行民主革命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